盡管國家在三年前就發布了《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但家電維修市場亂要價的現象卻屢見不鮮。記者對臨沂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許多維修店仍然是張口要價,令人無所適從。現狀費用太貴還沒準
市區埠東花園的陳女士就遭遇了一件維修亂報價的事。最近,她家的電視機壞了,她就從小區張貼著家電維修廣告中找到一家。維修人員上門經過粗略拆機檢查后,便稱零部件老化需要更換,價格為200元。“當時我覺得太貴了,就到沂蒙路一家正規的維修店,沒想到要價居然是300多元。”最終陳女士放棄了維修。
有著陳女士經歷的市民并不少,家住沂蒙路附近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幾天前,他的手機出了問題,王先生就把它送到八一路的一家維修店修理。被告知30元錢給修好。王先生問是什么原因,維修人員竟說,反正給修好就是了,不告訴什么原因,他又拿著手機到了一家品牌手機售后服務店,工作人員稱至少需要50元。調查價格印在腦子里?
當前,臨沂家電維修市場良莠不齊,不同維修門店的維修價格也不一樣。
目前家電維修服務主要有四種維修模式:一是大街小巷的維修店,這些維修店的維修價格一般相對低廉,但是服務質量缺乏保障;二是廠家或賣場的特約維修店,相對比較正規,但收費也相對較高;三是由生產廠家直接進行管理的品牌維修店,這類維修店收費在三類維修店中最貴,但一般會再給所維修的部件留出一定的保修期;四是流動作戰的維修工,價格很低,但是質量很難保障。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沂蒙路、通達路等多家街邊維修店發現,能夠真正做到明碼標價的維修門店很少。在沂蒙路一家維修店,當記者問及是否能夠先對維修的電器進行零部件明碼標價時,該維修店老板則直接回應: “零部件的價格都在腦子里,要是全列成價格表,一整面墻也貼不完啊。”原因雙方信息不對稱
早在2006年1月1日,國家發改委頒布的《家用電器維修服務明碼標價規定》就已經正式實施,該規定明確要求家電維修服務經營者必須張榜公示價格,然而,這道“張榜令”幾乎無人執行,這是為什么呢?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消費者大多只關心家電的整體維修費用。為此,維修人員一般不會將檢查費用進行另外收取,而是攤入零配件更換或維修的費用當中。所以,不少維修機構在報價上基本都是進行“統一報價”,而不將每一項費用單獨分開,這也給維修費用中貓膩的產生預留了更大的空間。商家想出了種種理由不明示價格,這就讓消費者修家電無處琢磨價格。臨沂市消協的工作人員介紹,家電維修中“被宰”,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消費者和維修方的信息不對稱,由于消費者不太可能去掌握電器的專業知識,在電器維修過程中就可能遭遇維修人員的胡亂開價。
消協支招維修也要“比三家”
消協工作人員介紹,從事家電維修的企業應該嚴格執行有關規定,制定并公示合理的收費標準,收取合理的維修費用,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督,督促維修店公開收費價格。
此外,廣大消費者在接受家電維修服務時,應該詢問清楚維修服務的項目和費用,查看價目表或價目冊,索取調換下來的原零配件及詳盡的維修服務票據,以便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對于隨處可見的街頭廣告千萬不能輕信,特別是以超低價維修費用來吸引消費者的廣告,否則很容易掉進對方的維修陷阱,因小失大;如果時間允許,消費者應該多找幾家維修門店進行對比,通過維修門店的等級、所報的維修價格進行權衡,然后再進行家電產品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