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很難想象,沒有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節能建筑技術,人們能夠開上“綠色汽車”、住上“節能屋”;也難以想象,沒有高新技術的支撐,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能夠取得如此大的突破。只有掌握實實在在的高新技術,才能真正實現節能減排的遠大目標。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高新技術勇挑重擔,而各行各業的企業更是積極爭當節能減排先鋒,努力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增長”。
盡管世界經濟形勢風云變幻,但我國的節能減排戰役在2008年仍然打了一個“漂亮仗”。記者近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2008年前三季度國內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2%,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7%;萬元GDP能耗全年同比下降4.21%。
我國節能減排工作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國家和社會的重視和支持外,高新技術功不可沒。記者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共有48個項目獲得2008年度全國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業內專家表示,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研發應用的先進環保技術為推動節能減排發揮了積極作用。可以說,沒有這些先進的環保技術,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不可能取得今天的進展。
新能源技術開啟綠色汽車時代
1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誕生讓人們感受到速度帶來的震撼。然而,汽車在給人類社會帶來便捷的同時,不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而且每天排放大量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氫化合物、鉛化物等污染物,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
在資源日益緊缺、環保壓力劇增的今天,研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成為全球汽車業發展的主題。我國對此十分重視,“十五”期間啟動實施了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十一五”時期,我國進一步啟動了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鼓勵科研院所和汽車企業積極參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研發。2009年,國家為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再出重拳,安排資金補貼進行試點推廣。
在國家持續的鼓勵和推動下,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關鍵單元技術、系統集成技術及整車技術的研發上取得重要進展,一汽、東風、奇瑞、比亞迪、長安等國內汽車企業競相開發出各種節能與新能源汽車。2008年,我國汽車企業生產的595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成功示范運行。
“經過大規模的示范運行,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談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長期關注其發展的資深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興奮不已,他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問題已基本解決,即使是純電動汽車面臨的最突出問題——電池技術難題也被一一攻克。
經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大規模示范運行,新能源汽車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優勢顯而易見。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工程技術中心副主任林程從1994年起就開始參與純電動汽車的研發,他向記者介紹說,純電動汽車以電動機代替燃油機,讓汽車不再“喝油”,而是使用清潔的電能,不僅噪音低、無污染,而且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均遠遠低于傳統的燃油汽車。“一輛純電動公交車行駛1公里需耗費1度電,100公里即為100度電,以1度電0.5元計算,一輛純電動公交車行駛100公里大約需要50元的電費;而燃油公交車100公里油耗約40多升,以1升油5-6元計算,其行駛100公里需要200-240元的油費。成本高低,算一算就清楚了。”林程說。
除純電動汽車外,其他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運行成本也明顯低于傳統的燃油汽車。記者從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提供的奧運示范運行總體數據表中發現,東風和一汽混合動力車相對燃油車分別節油20.14%和17.38%,混合動力客車平均節油率為18.76%。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目前還很難預測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用的時間,但有一點已成為業內共識:隨著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成熟,我國汽車業正從高能耗、高污染向綠色環保轉變。未來,道路上行駛的“綠色汽車”一定會越來越多。
節能建筑技術“蓋起”綠色住宅
在我國能源消耗構成中,建筑能耗名列前茅。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單位建筑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倍,每年我國新建建筑竣工約20億平方米,在已建成的近400億平方米的建筑中,99%為高能耗建筑。
嚴峻的現實推動我國建筑業的技術創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發布“十一五”期間我國建筑節能重點推進的四項工作時強調,要對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成套技術、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低能耗大型公共建筑技術、高效集中供熱熱源和輸配系統技術、高效熱泵采暖制冷技術加快進行科技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據記者了解,目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技術尤其是太陽能技術已成為建設節能住宅的首選。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仲繼壽介紹說,太陽能建筑關鍵是把建筑物本身作為系統的組成部件,其不但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點,而且在適應自然環境的同時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潛能,通過整體的設計方法可以達到30%的節能效率。同時,太陽能建筑的定義和量化指標并不困難,技術也日益成熟。
目前,太陽能建筑節能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建筑中。在浙江海寧華聯大廈樓頂有一片明晃晃的太陽能集熱管。據華聯大廈負責人介紹,這個太陽能環保節能雙熱源新型供熱系統節能功效明顯,一年可節約成本120萬元,而且不會污染環境。
不僅是一幢獨立的建筑,也不只是提供單一的供熱或照明,太陽能建筑節能技術還被應用到一些大規模建筑群中,并拓展到太陽能沼氣、太陽能水泵、太陽能烘干和太陽能空調等領域。我國最大的太陽能綜合利用工程之一——山東省濟南市唐冶新城已成為國內外太陽能光熱、光伏一體化應用的典范。
除了在太陽能應用技術上下功夫,各種建筑節能的新技術、新產品也日新月異。現在很多住宅小區已徹底告別實心粘土磚,使用的是節能利廢的新型墻材,如體積大而重量輕的砼多孔標磚。記者所居住小區的建筑就采用了這種高科技產品,墻體猶如“穿”上了一件“保溫衣”,冬暖夏涼。
節能建筑技術不僅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對建筑能耗高的偏見,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測算,節能型住宅與非節能型住宅相比,在土建成本上一般只增加5%-10%,按照土建成本每平方米800元計算,則外墻成本增加約為40元,屋面增加7元,門窗增加17元,總共增加64元,增加的成本為土建成本的7.8%,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也僅增加6400元。如果每平方米建筑面積每年節約40度電,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每年可以節約4000度電,按照每度電0.5元計算,一年就可以節約2000元。如此算來,節能建筑在土建成本上多花的錢,幾年就可以從電費里省出來。
仲繼壽長期致力于節能建筑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他認為,節能建筑一定要倡導建筑與高新技術相結合,離開高新技術,節能建筑將無從談起。
可再生能源技術推動節能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