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什么比“在路上”更重要了
標簽1:在路上
人在西藏,沒有什么比“在路上”更重要了。那是真正的廣闊大地,雪山圣潔,湖泊深邃,雄鷹飛過天空,羚羊翻越山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西藏體驗,坐著飛機直飛拉薩的人們哪里知道翻山越嶺風塵仆仆地接近拉薩的樂趣。好在交通再發達,也依然有人奔走在青藏線、川藏線、滇藏線、新藏線和中尼公路上,自己駕車、一路搭車,甚至騎著自行車。在路上,心會和西藏貼得更近,就像小說家的愛情主題永遠是“人與人怎樣保持了距離”。
既想“ 在路上”,又不想太辛苦的“文青”們,可以飛到西寧,包輛四驅的吉普車一路沿著路況最好的青藏公路感受海拔的升高和心靈的凈化。打開車窗,壯美的雪山和低垂的云朵好像觸手可及。司機師傅肯定還會播放藏地歌曲,一下子就把在平地上憋出的郁悶小九九大掃除掉了。青藏線沿途的那些小地方也都是“文青”會喜歡的:都蘭的星空最美,到達格爾木前的沙棘地里有動人的花兒歌飄來,沱沱河的早晨寒冷清冽,唐古拉山口的石碑上刻著這輩子到達的第一個最高海拔數……還沒到拉薩,朋友已經交了好幾個,故事已經有一打了。

西藏的街道
標簽2:集體鋪位
拉薩的青年旅舍里,住在多人間集體鋪位的基本都是各國來的“文青”。每天不超過30元的床位費換來的是熱烈的文化交融。吉日、八郎學、東措青年旅舍等都相隔不遠地開在北京路上,那里離八廓街不遠,隨時從旅館出門一拐就能來到錯綜復雜的拉薩老城區,看看傳統的藏式房屋,拜訪隱在居民區里的小寺院,還會遇到掛著好看藏式門簾的雜貨店和個性小店。一起和你走街串巷的,很可能就是在青年旅舍里交到的新朋友。
住青年旅舍,和有錢沒錢沒關系,而是代表一種和別人交流的態度:真的有人帶著心愛的吉他旅行,有人用帶口音的英語加手勢向你描述剛完成的墨脫徒步之旅,有人喜歡沉默地悶頭睡覺。這一切對于離開校園生活有點久的“文青”來說,簡直就像是回到了剛住進大學宿舍那會兒。青年旅館多人間是一個絕好的資訊平臺:找旅伴、搭車、策劃路線……要是有高原反應了,還有人能張羅著把你送去醫院吸氧,至于貴重物品,寄放在前臺就行了。

西藏美麗的天空
標簽3:LOMO
有點搞不懂為什么“文青”都喜歡用LOMO拍照。不過帶LOMO去西藏倒是蠻有想法的。西藏空氣清澈、景色壯美,像素高一點的手機都能拍出“明信片”,單反相機也好像滿街都是,所以“文青”帶上心愛的LOMO一起去西藏才是正經事。
小資喜歡在鏡頭前為自己留影,驢友愿意為了一次日出而蹲點許久,“文青”則帶著不輕不重的LOMO四處逛,看到有趣的人和房子,就來上一張,不要高清,不要飽和度,不講究測光和對焦,要的只是那一份自己眼中獨特的美麗通過顆粒質感表現出來的滿足感。

冷酷仙境
標簽4:冷酷仙境
《世界盡頭和冷酷仙境》這個書名其實很適合來形容西藏的雪山。在海拔4800米的納木錯看念青唐古拉雪山,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看世界第一高峰,在海拔4588米的瑪旁雍錯看岡仁布欽雪山,你都會同意那里就是冷酷仙境。如果感覺身體狀況不錯,可以前往海拔5200
米的珠峰大本營住一晚,黑色厚實的牦牛帳篷里生著暖暖的爐子,晚上會下起鵝毛大雪;坐著小馬車在白雪覆蓋的清晨向更接近珠峰的營地進發,“冷酷仙境”中忽然云層散去,巨大的金字塔形雪山在下一秒出現。盡管那時人會缺氧而顯得木木的,但是心會加速跳動,記錄下這令人感恩的瞬間。

建筑的情調
標簽5:藏漂不漂
藏漂好像真的不是為了掙錢。日子基本上過得有點緊,但卻覺得每天都無比熱烈和豐盛,在高原上走得比平地上還踏實。“藏漂經歷”曾經是馬麗華、馬原、溫普林等“上一代”作家、畫家、音樂人青蔥歲月里的最大亮點,讀著他們的作品長大的現代“文青”自然也很想在西藏漂一漂。
于是,“文青”會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餐廳、酒吧或者個性小店,留下來打份短工,不拿工錢,老板管一天三餐就可以了。空閑時,他們在博客上記錄自己在西藏的生活,一高興,索性把這家店盤下來,列一排書架,每天播放慢搖滾和鄉村民謠,把照片和寫著字的明信片釘成一整面墻,于是這里就成了又一個“文青”集聚地。當下一個“文青”出現說要盤下這家店時,上任老板華麗轉身,一路搭車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了。
標簽6:屋頂曬太陽
“文青”打印的西藏游攻略上一定有一條“去大昭寺的屋頂曬太陽”,他們不喜歡干曬,所以“文青”基本上是先在熱鬧的集市中買一袋新鮮的香梨,再熟練地鉆進八廓街或者小昭寺附近的某一條小巷子,爬到藏式房子的樓頂去邊曬太陽邊吃梨。
拉薩老城區的房屋都不高,所以基本在每個屋頂都能望見布達拉宮。避開了成群結隊爬上大昭寺屋頂的游客,才能靜下心來看看遠方:藏式建筑都用大石頭夯筑而成,白墻,上窄下寬的大窗,屋檐下裝飾著漂亮的簾子,屋頂的四角插著五色風馬旗,清晨時整個老城區都會煨桑,遠處的布達拉宮雄偉壯觀。如果恰好遇到在屋頂上邊打夯邊唱歌的快樂人兒,你就可以拿出隨身攜帶的錄音筆,錄下這真實的歌聲,回家后做成“聲音禮物”送給你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