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09-7-30 10:25:31 來源:搜狐旅游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wǎng)

有人說,向往非洲的人,是因為有一顆和非洲一樣狂野的心。然而在津巴布韋的日子里,我的心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和與寧靜。在紫薇花和鳳凰樹交相輝映的季節(jié)里,無論是與大象偶遇林中,還是在贊比西河上靜待落日,都仿佛已在夢中經(jīng)歷了千百回。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非洲,那是我們靈魂的處女地,是沒有被異化和同化的最純凈的夢想。非洲,那里有真正的童話。
大津巴布韋,被遺忘的歷史
當天邊浮現(xiàn)第一縷晨光,我們走進了這片傳說中的石頭之城———大津巴布韋。
黎明的曠野一片靜寂,眼前只有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默默無言地佇立在圍墻掩映中,仿佛已經(jīng)等候了千百年。廢墟從來都是時空最強勁的韌帶,昭示著一個民族蹣跚的歷史,散發(fā)著震顫人心的魔力。我仿佛能看到一個半世紀前的那個清晨,當?shù)聡丝柲撕杖话l(fā)現(xiàn)自己置身于一個龐大的巨石建筑廢墟中,是如何的震驚和狂喜。憑借廢墟門楣上的一段檀香木,卡爾堅信自己奇跡般地發(fā)現(xiàn)了《圣經(jīng)》中記載的示巴女王所建的黃金之城奧菲爾。此后,大批探險家和尋寶者蜂擁而至,夢想著挖掘出驚天寶藏,卻始終一無所獲。獨留這片巨石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地靜立如昔,嘲笑著世人的貪婪。
大津巴布韋是南部非洲文明中最璀璨也最神秘的一筆。至今,人們對建造這座城池的帝國及其歷史仍然所知甚少,只知道公元14世紀到15世紀是大津巴布韋的鼎盛時期,一度成為當時南部非洲最大的貿(mào)易中心。遠道而來的阿拉伯商人源源不斷地將中國的瓷器、印度的香料、波斯的地毯販賣到這里,然后再從這里流向整個非洲大地。今天,在遺址旁邊的博物館里,仍陳列著從這里挖掘出的阿拉伯玻璃器皿和中國青瓷,向人們訴說著石頭城當年的盛景。然而到了16世紀,不知道什么原因,強大的帝國一夕之間湮滅,大津巴布韋也隨之走向衰敗,被健忘的世人遺忘了整整三百余年,直到19世紀,卡爾才再次發(fā)現(xiàn)了這里。
大津巴布韋主要由山谷中的大圍場和山頂上的衛(wèi)城組成。據(jù)說,大圍場是帝國國王的嬪妃們居住的地方。整個建筑動用了90萬塊長30厘米、寬10厘米的石頭砌成,不僅尺寸精準,甚至沒有使用任何泥漿或石灰做黏合劑,卻契合得天衣無縫、牢固無比。建筑外圍是一圈高11米、厚5米的高大圍墻,堅定地捍衛(wèi)著圍場內(nèi)國王的家眷,也捍衛(wèi)著帝國的象征———一座座高達20米的圓柱體塔形建筑。多少年來,這些巨石建造的高大圓柱體的用途一直困擾著考古學(xué)家們,有人認為這是瞭望塔,有人認為這是巨大的谷倉,有人認為這是宗教象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尋寶者堅信這里是埋藏黃金的所在,千方百計想鉆進去探查,卻始終無法找到一個入口。至今,塔下還殘存著當年探險者挖掘的痕跡。
石頭城最高的山丘上,建造著國王的衛(wèi)城,居高臨下地彰顯著王權(quán)的至高無上。我們沿著陡峭崎嶇的古老石道拾級而上,眼前是一條擠在兩塊巨石間的狹長通道,從通道底仰望天際,我第一次切實體會到“一線天”是何含義。據(jù)當?shù)氐膶?dǎo)游講,這條僅能容一人通過的石道被稱為“血濺的要塞”,一是因為當初在修建山頂衛(wèi)城時有很多人死在了這里,而另外一個原因是,當年這里常年有禁衛(wèi)軍把守,一旦有試圖接近衛(wèi)城的人答不出通行口令,會立即被射殺于此。狹長的石道崎嶇蜿蜒在高聳入云的峭壁間,敵人往往避無可避。至今,斑駁的石壁上似乎還殘留著紹納祖先留下的箭痕和血跡。
當火紅的朝霞終于自天邊噴薄而出,耀眼的金色陽光灑滿大津巴布韋的每個角落,整個石頭城也仿佛由沉睡中蘇醒。眾多的謎團已經(jīng)隨著歷史煙云無從尋覓,獨留下被古人強大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震撼的我們,在這片廢墟間感嘆著上天的恩賜,使我們在幾百年后仍得以在此憑吊非洲大陸上久遠的文明。
維多利亞瀑布,造物主的恩賜
有人說,從非洲地圖上看津巴布韋,就像一個沒有把手的茶壺,著名的維多利亞瀑布正位于壺嘴處,如壺中水傾瀉而下,連綿不絕。在沒到津巴布韋前,維多利亞瀑布的大名已經(jīng)如雷貫耳。宣傳冊上、飛機上、甚至錢幣上,處處印著它壯麗的身姿。但是當我真正走近它,才意識到那種震撼筆墨難描。天公造物,鬼斧神工,造物主的魔杖一揮,在這里給津巴布韋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最美的一筆。
未見其形,先聞其聲。
離瀑布尚遠,耳邊已滿是轟轟的雷鳴般的聲音,身邊水汽彌漫。我們心急地沿林間小徑快步走去,剛轉(zhuǎn)過一個彎,一席寬闊壯美的以水織就的簾幕豁然逼近眼前,讓未曾防備的我驚艷當場,久久無言。在萬丈峽谷對岸贊比亞一方,寬闊的贊比西河滾滾奔流到此,在寬達1800米的峭壁上驟然翻身,萬頃銀濤直下100多米,狠狠砸向地殼的巨大裂縫中,卷起千堆雪,激起萬層浪,重重煙霧騰起,如白云輕煙空中繚繞,濕氣撲面。在陽光映射下,一道道彩虹時隱時現(xiàn),如七彩天階架設(shè)峽谷兩端,等候著人們信步而上。濃濃水霧將瀑布、青山、峭壁、叢林、我們和整個世界籠罩在如夢如幻的煙云中,讓我恍惚間仿若置身仙境,早已不知今夕何夕。
“這些傾瀉而下的急流像無數(shù)拖著白光的彗星,朝著一個方向墜落,其景色之美妙,即使天使飛過,也會回首顧盼。”1855年,當英國人大衛(wèi)利文斯通順贊比西河而下,無意中來到這里,立刻被這座雄偉壯觀的大瀑布所震撼,為了表達對英國女王的忠誠,他把整座瀑布獻給了她,取名維多利亞。但是當?shù)厝艘恢狈Q它為莫西奧圖尼亞———雷鳴之煙———這是津巴布韋人送給這座瀑布的最富詩意的名字。
維多利亞瀑布是世界上最寬的單水簾瀑布,被贊比西河上的4個小島天然分為5段,自西而東依次是魔鬼瀑布、主瀑布、馬蹄瀑布、彩虹瀑布和東方瀑布。我們到訪時正值旱季,水流的減少使瀑布間露出大片的巖壁。據(jù)說當雨季贊比西河的水量最為豐盈時,五大瀑布連成一片,最寬可達2公里,比尼加拉瀑布大出一倍,每秒鐘就有7500立方米的水洶涌而下,巨大的沖力足以激起300多米的水霧,遠在40公里以外都清晰可見。屆時水沫凝成陣陣急雨,只要靠近瀑布,必然全身濕透。即使在旱季,我們在瀑布邊待上一會,已是不堪水汽襲人,一邊凍得瑟瑟發(fā)抖,一邊驚嘆著這天地造化的神奇。
非洲,野生動物的天堂
從津巴布韋第二大城市布拉瓦約到瀑布城的途中,途徑津巴布韋最大的國家公園———萬基國家公園,我們居住的酒店就建在國家公園內(nèi)。整個酒店外圍牢牢架設(shè)著一圈電網(wǎng),電網(wǎng)外還挖著幾米深的壕溝。遠處,幾處巨大的水塘零星散布。導(dǎo)游告訴我們,現(xiàn)在是旱季,每到傍晚,動物就會成群結(jié)隊出來尋找水源,很有可能會被這里的水塘吸引過來,這樣我們坐在酒店里就可以輕松欣賞到野生動物了。導(dǎo)游的話讓我們每個人都興奮不已,急切地盼望著傍晚的降臨。
誰知剛剛吃過午飯,我無意間拉開房間的窗簾,驀然發(fā)現(xiàn)遠處一群大象出現(xiàn)在叢林邊緣,我急忙拿起相機沖到樓下,于是看到了此次津巴布韋之行最為難忘,也必將是我此生最為難忘的一幕。
一隊隊龐然大物從叢林深處緩步而來,絡(luò)繹不絕;一聲聲高昂的象鳴回蕩天際,仿佛呼喚著遠方的同伴。當叫聲終于漸漸低緩下來,眼前的象群已足足有上百頭。午后靜謐的草原上微風扶過,一群不知名的飛鳥在天空中劃過美麗的弧線,發(fā)出悅耳的清啼。幾只離群的羚羊信步在水塘邊,悠閑地吃著青草。在我們百米之外,正有上百頭巨大的非洲象飲水嬉戲,時而仰天長鳴,時而漫不經(jīng)心地回頭望向我們,仿佛只是將我們當作毫無威脅的另一種生物。而我們,只是靜靜地趴在圍欄邊,靜靜地看著眼前這難得一遇的景象,驚嘆著這片非洲大陸上最原始的震撼。人與自然的和諧在這一刻有了最生動的詮釋。
傍晚,坐著公園提供的敞篷吉普車去追尋非洲叢林里的動物蹤跡,是非洲旅游最經(jīng)典的體驗———SAFARI。小時候看動物世界,最憧憬的歷險莫過于開著吉普車在非洲大草原上奔馳,看著夕陽下最狂野、最壯麗的自然畫卷———大象成群結(jié)隊地奔向水源;長頸鹿恩愛地交頸而眠;獅子慵懶地伏在樹下,窺伺著遠處的獵物;羚羊悠閑地吃著草,絲毫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當我終于有一天可以一償兒時的夙愿,心里的激動可想而知。據(jù)說萬基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有400多種,無論是兇猛的獅子,還是珍貴的犀牛,運氣好的話都有可能得見芳蹤。
經(jīng)驗豐富的司機一路觀察著動物的糞便和足跡,帶著我們向草原深處駛?cè)ァ]走多遠,一群黑斑羚自叢林中跳躍而出,迅速從我們的車前奔過,停在不遠處怯生生地望向我們這些不速之客。司機笑著告訴我們,當?shù)厝斯苓@種黑斑羚叫做“獅子的麥當勞”,因為它的屁股上有三條黑色斑紋,恰好組成一個“M”形,像極了麥當勞的招牌。繼續(xù)向前,一群斑馬在遠處悠閑地吃草,聽到汽車引擎聲,警覺地齊齊直起身歪著頭向這邊看來,與我們對視一會,又若無其事地低下頭繼續(xù)享受晚餐,嬌憨之態(tài)惹得我們哈哈大笑。
吉普車繞了一圈又一圈,每當發(fā)現(xiàn)動物的行蹤,我們便會發(fā)出興奮的呼聲和滿足的驚嘆,但是,我們最渴望遇到的叢林之王獅子卻始終無緣得見。天色漸漸地暗了下來,我們始終心有不甘地在叢林間穿梭尋覓,直到天邊最后一抹嫣紅淹沒在夜色中,才意猶未盡地踏上歸程。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只有留下一絲遺憾,才能吸引著你的腳步再次踏上這片土地,延續(xù)彼此生命中的交集。
津巴布韋,我還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