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郝蕾以前,我想先介紹一本書——《最新世界地圖讀法》。在這本書里,作者用很不同的方式為世界畫出了無數種地圖,看后你會發現只按照行政版圖劃分的世界是多么傲慢和缺乏想象力。把這個理論推廣開來,女藝人如果不以她紅不紅、片約多少、身價幾何作為她是否合格的唯一標準,那么總有一張版圖中,郝蕾是最當紅的明星。但是在內心深處,郝蕾根本不想當明星:“我只是個演員,做不了明星。永遠保持自己的內心,過安靜的生活,不被人安排。”
印花連衣裙 Versace
黑色連衣裙 Celine透明幾何項鏈 H&M from Matthew Williamson
單肩禮服裙、黑色西褲 Jefen水晶項鏈 Martine Wester桃粉色高跟鞋 Tod s
單肩禮服裙、黑色西褲 Jefen水晶項鏈 Martine Wester桃粉色高跟鞋 Tods
演電視劇《十七歲不哭》里那個倔強漂亮的楊雨凌的時候,郝蕾才在上海戲劇學院念大一。雖然出道多年她拍過無數電視劇,“把自己折磨得想死”,但無論是與孟京輝合作《戀愛中的犀牛》里的女一號明明,還是婁燁《頤和園》里的余虹,都給郝蕾涂抹上了洗不掉的文藝底色。但你不用擔心郝蕾的戲路會越走越窄,近期公映的《白銀帝國》和正在拍攝中的《人魚小姐》又使郝蕾活躍在大眾視野中。她的文藝來自對品質的要求,而她能呈現的遠不止這些。
“最早,我瘋狂地嘗試各種不同角色來證明自己有多會演戲,但拍了《頤和園》以后,我開始覺得沒勁。”
郝蕾是天蝎座AB型血,此種組合可謂是天蝎中的天蝎,AB中的AB。“古怪、分裂、擰巴、執著、敏感于藝術而反感于庸常”,大概是所有人看到這對組合后的第一反應。郝蕾說自己沒那么古怪,只是對N多東西都看得很淡。“比如有人說你胖了,說誰長得比你好看,這些我都無所謂。但是以前,如果有人說你這戲演得不成,只有這一件事,我特別較勁。”
尤其是剛畢業的時候,按照郝蕾的話說,“那時候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每年要拍4個電視劇,連續了好幾年,而且那時候都拍港臺的戲,工作效率和強度,太恐怖了……”
為了出名?為了賺錢?為了給觀眾留下印象?為了到達一個高度而有更大的選擇權?郝蕾說都不是,“剛畢業沖勁特別大,就是覺得拍的戲太少了,想瘋狂地嘗試各種不同角色來證明一下自己有多會演戲。至于高度,其實不管到哪個高度都難以選擇,不是有多大高度就有多大選擇權。你看郭富城,他都天王了不還是為了轉型從頭再來?”
郝蕾說,但現在她有點演夠了,連過去唯一較勁的事也慢慢放了下來。“沒有什么好不好,標準不一樣。你越要怎么樣,反而看不到更重要的東西。”而這心態的轉變,是在拍了婁燁的《頤和園》之后。有才華的導演、高水準的制作、安全而純良的劇組環境是每個演員的希望,但是從《頤和園》抽身回歸到以前的生活時,郝蕾發現了新的問題:“你超越了以前的表演方式,但是現有的平臺根本不需要。你能達到80分的時候,人家說不用了,60分就夠了。”
“導演是門藝術,表演是種科學,不是誰想演就能演的。我不能為了顯得‘不裝’去接一個不能忍受的東西。”
《頤和園》后,郝蕾推了很多電影的片約。“沒什么,就是不喜歡。”說到自己的接戲標準,“有安全感的合作環境”被排在第一位。“在氣場合適、我看得上的人里面,我才能好好表達我自己。很多人我都看不上,不是瞧不起,對人家也很禮貌,但內心深處我會覺得有些人領悟不到很多東西。我們可以允許生活中領悟不到,但要在藝術上,咱就別浪費膠片了。”
導演是門藝術,表演是種科學,郝蕾一再強調不是誰拉到鏡頭前都能演戲,“這是很嚴肅的,要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關于表演的全集也不會有厚厚4大本了。我對電影要求很嚴格,而且越來越嚴格。故事不能太無聊,合作者要舒服。不是大片,也不是所謂的假裝藝術電影就成。很多人不理解,覺得你裝啊,但每個人有不同的標準,我不能為了‘不裝’去接一個不能忍受的東西。”
“什么叫自稱藝術家?郭富城金馬影帝都拿了兩座,他就是藝術家。那些笑話他的人都是在笑話自己。”
說到剛公映的《白銀帝國》,郝蕾說那就是她希望的“安全的環境”。“電影首映典禮結束后,劇組吃飯,我和郭富城一邊吃著火鍋,一邊談論電影。特別神奇,我能和我小時候的偶像一起很認真地交談。郭富城他太有內心世界了,要不然我們不會成為好朋友。在上海電影節上,他就說了那么一句話,然后所有人都在說‘郭富城自稱藝術家’。什么叫自稱?他本來就是藝術家。他不是像劉青云那種一開始就是演技派。一個偶像、一個帥哥能有這樣的意識,多難得啊。人有精神層面的追求,不可以嗎?我有屬于我自己的世界,不可以嗎?”
說到此處,郝蕾表現出了一副打抱不平的氣概。因為她在說的也是自己。“所有演員都是因為有天賦而被選中的人,但演戲時間長了,你最初的訴求就淡了,就成不了藝術家。但你一路走來,無論經歷了什么苦難和誘惑,你還是沒有忘掉初衷,那你就成了。”
郝蕾說自己也有過走彎路的時候,也在目不暇接的演戲中迷失自我。但好在現在“會上升到一個高度看問題,用生活中的素材提供藝術,用藝術的閃亮滋補生活。”
“我有很強烈的心靈招感,只要我喜歡的人,別管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我一定都能見到。”
郝蕾有一條短信多年陪伴在身邊,無論換了多少部手機,它一直都在。那是5年前拍《頤和園》的時候導演婁燁發來的。問到短信的具體內容,郝蕾笑笑:“不具體說了吧,前兩天我還拿出來看。那就是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你應該感謝你的感受能力,哪怕感受到的是疼痛。”
郝蕾管婁燁叫師傅,《白銀帝國》首映典上她特別也請了婁燁出席。直到看完片,婁燁一句“你可以放心了”。郝蕾才算踏實。郝蕾說自己是個混亂的人,有敏感的心和強烈的藝術感受力,但是卻沒有梳理。直到認識了婁燁,她覺得特別契合。“婁燁潛移默化影響到我很多。在認識婁燁的兩年前我看過《蘇州河》,看完哭得亂七八糟,特別感動。我覺得這不像是中國大陸導演拍的,把我的精神需求拍得那么到位。我那時候在拍特別爛的電視劇,身邊好多人勸我,你要這么下去絕對沒有電影導演會找你。我說,不會的,無論我拍多爛的戲,我內心深處的東西從來沒有失去過。然后兩年后,非常偶然的機會,我見到了婁燁。”
天蝎座的人相信直覺,郝蕾更是有一套她自己的“招感理論”。“如果你的愿望足夠強烈,就會產生招感。我有個奇妙的經歷,凡是我喜歡的人,別管中國人外國人,我都能見到。我從看《西西里美麗傳說》的時候就喜歡莫妮卡貝魯奇,我覺得這女人太偉大了,除了她漂亮,最重要的是她不在乎這些。我怎么能想到我會見到她本人,而她也同樣喜歡我?”
“所以你是個堅定的人?”當被記者問到此的時候,郝蕾想了想說:“在某一方面,我要求自己堅定。只有你在堅定自己內心世界的時候,你才會不斷碰到更多和你一樣的人,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