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09-9-13 18:41:51 來源:www.sina.com.cn 新浪女性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黃軍帽
1950年代記憶中的黃軍帽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記憶--擁有一頂黃軍帽就是那個火熱年代青翠夢想的標志,是純潔無暇理想的具體體現。
戴黃軍帽的歷史在時間長河與人生歲月里,只不過是一朵浪花,一個漩渦,瞬間即逝,但對我來說,確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串連起一個個魂牽夢縈的 人物--它牢牢地烙在心之深處,歲月的塵埃日復一日地覆蓋它、掩埋它,然而記憶的閘門不經意地打開,它又被洗刷一新,異常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50年代時代十分之七八的人,渴望和擁有一頂真正的軍帽是朝思暮想的事情,能夠走進解放軍的大熔爐里鍛煉成長,既是時代的召喚,革命的需要, 也是青年時期人生最好的去處--成為一個軍人家屬,是女青年人生目標的最佳選擇。但當一名解放軍不是每個人都心想事成的,找軍人也有這樣那樣的條件限制, 可無法阻止我們熱愛、喜歡、迷戀軍隊的感情。草綠色的軍服是奢望,黃球鞋穿在腳上,不太顯眼,最實在、最風光、最惹人艷慕的莫過于有一頂軍帽了。
那時戴的軍帽大多數是黃棉布做的(后來才出售的確良的,涼爽而潔凈,好看而美觀),是公社商店里統一出售的仿制品。但能夠戴上一頂嶄新的黃帽 子,無疑也是很時尚很光榮的一件事。但我們的黃帽子,沒有電影中官兵的帽子那么有棱有角、那么威風帶勁。咋辦呢?我們晚上睡覺前,用牙齒在帽檐四圍咬一 圈,小心翼翼地放在炕桌上,有時夜里起床也要再咬一陣子。可是,第二天戴在頭上,發覺還是有些軟塌塌的。有人就別出心裁,往帽子里面襯一圈報紙,或者硬 紙,這樣,看起來就棱角分明了。提在手里,滑溜溜、沉甸甸的,戴在頭上,威風十足,感覺特爽!好像掩去了苦難,掩去了傷痛,掩去了所有命運的不平。
綠色軍帽
1960年代軍綠中的軍帽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國歷史上最艱苦的時期,由于三年自然災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減產,棉布定量為每人21尺。人們買服裝、棉布和日用紡織品都要憑布票,為了盡可能地節約,購買服裝的標準是耐磨和耐贓,灰、黑、藍色成為街頭流行色,千篇一樣、季節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裝樣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畫家曾經形象地描繪出“人人一身藍”的情景。
擁有一套軍裝是那個年代無數年輕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歡穿一身草綠色的軍裝,頭戴草綠色軍帽,當然,艱苦樸素還是那時最主流的時尚。為了表現自己的艱苦樸素,有人甚至將新買的衣服在水中做舊,或者在并未被損壞的衣服上打上幾個補丁。這種今人看來相當可笑的行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時。當時的順口溜是這樣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還有一首歌,也同樣飄蕩在建國初期的大街小巷:勤儉是咱的好傳統呀,社會主義建設離不了,離不了……
那時候戴個火車頭棉帽子基本上是很時尚的
1970年代最印象深刻的帽子
那時侯的娃娃,基本上都有這么一個五角星帽子
70年代空姐戴著時尚的貝雷帽
李賽鳳頭戴一頂紅色禮帽,成為80年代女生的一個時尚風向標
1980年代 記憶中最風靡的帽子
李賽鳳頭戴一頂紅色禮帽,她那甜美可人兒的風格打扮,成為80年代女生的一個時尚風向標。
戴上一頂鑲著彩帶的帽子才比較有新意
1980年, 長辮子和團徽已經都不能滿足這個拍照者對美麗的追求,戴上一頂鑲著彩帶的帽子才比較有新意。帶著點羞澀,這下滿意了。
紅星帽子
鴨舌帽
回憶90年代的那些小物件之帽篇
導語:講究品位,突出個性的風尚將服飾帶入了90年代。女子服飾宛如都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展示出了都市的無窮魅力。“時裝漸欲迷人眼”,風情萬種的女裝,將女性的柔媚表現的淋漓盡致。
塑料遮陽帽
平沿帽
漁夫帽
爵士帽
21世紀時尚引領飾品革命之帽篇
編者按:跨入21世紀的中國服飾路,已然進入全新階段。中國人見多識廣了,服飾有前衛,有怪誕,有流行;同時也有個性,有慣例,有最新的理念。今年流行什么,已不是中國人自己的流行,而是世界潮流。中國人著裝國際化了。
卡車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