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府新近推出一項措施,要求18歲及以下未成年人今后購買智能手機時,必須安裝家長監控工具,以打擊過度沉迷手機游戲、接觸暴力色情內容等現象。
新規實施后,韓國不少家庭上演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貓鼠博弈”,甚至有17歲學生表示“干脆等到19歲再買手機”。
家長普遍歡迎
韓國政府數據顯示,韓國18歲及以下的未成年人中,80%擁有智能手機。2011年,韓國小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為20%,到2013年則躍升到72%。
韓國通信委員會上月出臺規定,要求18歲及以下未成年人今后購買智能手機時,手機運營商和家長必須在這些智能手機上安裝監控軟件,以便家長督促孩子合理使用手機。
不過,這項規定不適用于先前購買的舊手機。韓國不少學校隨即致信廣大家長,鼓勵他們給孩子們的舊手機也安裝監控軟件。
美聯社報道,這些手機應用的下載次數已超過48萬次,預計還會繼續攀升。但也有一些人表達疑慮,擔心侵犯孩子隱私,或者被壞人伺機竊取孩子信息。
政府資助研發
韓國政府資助研發了包括“智能治安官”在內的至少15款手機應用,以幫助家長監督孩子的手機使用情況。
這些手機應用的功能相似,例如允許家長獲知孩子們玩了多長時間手機、啟動過多少次各類手機應用、訪問瀏覽過哪些網站等,以及把孩子的位置信息發送到家長手機上。
另外,當孩子們在搜索引擎輸入“自殺”、“懷孕”、“欺凌”等關鍵詞時,或是收到含有這些詞的留言時,家長的手機便會立即接到警報提示。
除韓國官方資助的軟件外,還有其他手機應用也具有類似功能。例如,一款名為“智能救援”的手機應用能夠識別“威脅”、“閉嘴”、“殺死”、“色情”、“離家出走”、“啤酒”等1000多個關鍵詞及短語,及時向家長發出預警,以阻止校園欺凌等現象。
據了解,這些手機應用僅適用于安卓系統,目前還無法安裝于蘋果手機。
上演家庭博弈
韓國政府出臺新規定后,不少家庭的父母與子女之間開始新一輪“貓鼠博弈”。
現年17歲的高中生白玄錫(音譯)說,他打算這兩年“按兵不動”,等到19歲時再買新手機,“我寧愿(暫時)不買手機……這是侵犯學生隱私”。
在網絡游戲行業從業10余年的韓國家長李昌準(音譯)說,他已經給12歲兒子的智能手機安裝了監控軟件,驚喜地發現兒子與他的交流“變多了”。
李昌準介紹,他允許兒子周末玩兩小時手機游戲。如果兒子想要再多玩一會兒,就會找父親“交涉”并陳述理由。
“重要的是,家長與子女保持對話,以便達成共識,”李昌準說,“我兒子是六年級小學生,想要保護自己的隱私。我告訴他,我們需要安裝這個軟件,父親需要知道兒子如何使用手機。我認為這有助于培養他的自律精神。”
另一名17歲高中生趙在賢(音譯)介紹,他念初中時,父母在他手機上安裝了監控軟件,但當他升入高中后,父母決定“放權”。
“我們并不總是用智能手機來干壞事。現在我能自由使用手機,對研發手機游戲產生了興趣”,這名學生說。
文/楊舒怡(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