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PM集團的江湖地位在最近一年內,因美國大使和某位中國母親的控訴備受關注。而經過這兩年在亞洲的調查研究,現在,一個更為隱秘及危險的殺手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叫PM0.1。
PM2.5又稱細顆粒物、細顆粒、細粒,是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顆粒物。它能較長時間懸浮于空氣中,其在空氣中含量濃度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但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其實PM2.5里面60%是由PM0.1構成,可說PM0.1才是PM2.5的幕后黑手。
PM0.1體積更小,更隱秘
PM0.1,又稱超細顆粒物,指當量粒徑小于0.1μm。PM0.1是納米級超細顆粒物直徑(小于100納米),遠小于規范的PM2.5和PM10,PM0.1是空氣顆粒物的主要成分。什么概念?當1000個PM0.1被捕時乖乖排成一條直線,它的長度相當于1根發絲的直徑。如果PM2.5是個超過150公斤的胖子,而PM0.1只有忽略不計的10克。這種相當隱身的特性賦予他比PM2.5 更大的破壞力。
PM0.1時刻潛伏在我們身邊
PM0.1,主要有自然源和人為源兩種,但危害較大的是后者。自然源主要來自炎熱的火山熔巖,海洋噴霧,森林大火和自然煙。人為源,各種排放、燃燒反應、汽車尾氣、打印機碳粉。室內有眾多來源,包括但不限于激光打印機、傳真機、復印機、烹飪過程、煙草煙霧、螨蟲與寵物所攜帶的過敏原和室外空氣的污染。我們最私密的追隨者, 螨蟲,還有摯愛的人生伴侶,寵物。這兩者攜帶的過敏原都可能是PM0.1。
PM0.1比PM2.5更毒
不管行內行外,知道PM2.5的人很多,知道氣溶膠人不多。PM2.5與PM0.1都屬于氣溶膠范疇。國際上有研究認為,PM0.1的細顆粒對人體健康影響更大, PM0.1的細顆粒中有大量多環芳烴與雜環有機物的凝聚物,可以通過皮膚進入人的體內,直接攻擊細胞,影響人的DNA。
PM0.1主要是通過空氣吸入沉積在肺部,PM0.1相對于PM2.5和PM10,穿透身體組織的能力更強,可以直接吸收進入血液,因此不容易從身體中取出引發疾病。PM0.1可能會引發氧化應激,炎性介質釋放,并可能誘發心臟病、肺病、和其他疾病。例如:流感病毒、SARS病毒、H1N1病毒、口蹄疫病毒等等。有研究表明其和白血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一定關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