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十年以前,當國內大批的設計師還集中在紡織服裝、面料等領域時,“張謇杯·中國國際家用紡織產品設計大賽”的出現,開始引起國內家紡企業、家紡設計師以及社會各界對家紡產品設計的重視。張謇杯大賽首次在行業內引入了“民族家紡產品設計”概念,它的出現,為今后家紡行業培養大批優秀的設計師隊伍、為提升家紡產品品位、為家紡自主品牌建設描下了濃重的一筆。
今年,以紡織工業狀元實業家——張謇命名的“張謇杯·中國國際家用紡織產品設計大賽”即將走過第十載春秋。
回顧十年歷程,張謇杯可以劃分為這樣4個階段,其中,2006~2007年的初創期,為后期張謇杯的成長之路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大賽初創時期的主要目標是為張謇杯“造勢”。在行業內外宣傳民族家紡產品設計的重要意義,加強家紡企業、設計師、設計院校對產品研發設計的重視,調動廣大設計師自主設計的積極性,壯大家紡設計師的骨干隊伍。
亮點一:首次提出“民族家紡產品設計大賽”的概念
亮點二:社會各界開始對家紡產品設計高度重視
亮點三:全方位提升張謇杯大賽行業內外影響力
行業意義:開辟民族家紡產品設計大賽先河
2006年,家紡業大約已經走過十個左右的年頭,正處于“朦朧期”或者說“混沌期”,接下來的路該怎么走?這個問題被提到了行業協會的面前。為了提升家紡產品的設計水平,凝聚中國家紡行業的設計師力量,推進中國民族家紡品牌的發展,張謇杯大賽主辦單位首次在行業內外提出了“民族家紡產品設計大賽的概念”,并大力宣傳民族家紡產品設計的重要意義,同時,積極與地方政府合作籌建了大賽組委會評選機制,為大賽做好組織上的保障。在初創時期的張謇杯大賽中,一些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家紡設計作品引起各界關注,如傳統的繡花工藝在床品中得到充分體現:金太陽的刺繡床品經典高貴;堂皇的小機繡工藝床品個性突顯;運用云錦刺繡工藝所設計的床品民族風格獨特……其中有的參賽作品獲得了金獎、銀獎。
雖然剛剛起步的張謇杯聲勢和規模都不算大,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的設計師隊伍,開始燃起對民族家紡產品設計的高度熱情。




社會肯定: 各界予以高度重視
張謇杯家紡設計大賽的舉辦,受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的高度重視、南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家紡企業和設計師的積極參與和紡織設計院校的熱情協助。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會長杜鈺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和中紡聯其他領導多次參加張謇杯大賽活動,檢查指導大賽工作;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原會長楊東輝、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楊兆華曾先后擔任組委會主任,并多次赴企業調研,征求大賽改革和發展意見,平均每年三四次專程到南通與組委會南通方面的負責同志商討和制定大賽活動方案、參加評比和頒獎活動;各產業集群地政府和相關協會領導大力支持大賽,在大賽評比、發布、頒獎等主要環節中都親臨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尤其是作為主辦方之一的南通市委、市政府從創賽初期到現在,十年來始終對大賽予以高度重視,南通市委書記丁大衛和市長張國華等領導多次參加大賽活動,支持并指導大賽工作,為大賽的成功舉辦創造優越條件,委派專門機構組織實施;地方協會積極組織家紡企業和設計師參賽;紡織藝術院校委派教師專家評委;設立公證員公證監督保障了大賽的公正性等。所有這些,確保了大賽的成功舉辦。
大賽發展:全方位提升影響力
2006年開始,每屆張謇杯大賽都通過在上海中國國際家用紡織品博覽會上召開新聞發布會,并在博覽會上展示、推介大賽的優秀獲獎作品,及時宣傳大賽成果,將獲獎作品編輯印制成精美作品集,并組織相關的輔助性活動,如論壇、培訓、現場對話、報告會等,使廣大設計師從各種活動中得到更多的認知和提高,也使中國設計師研發設計出更多的民族特色家紡作品;每屆張謇杯大賽都在海門疊石橋市場、通州志浩市場內舉辦為期一年的優秀作品展示陳列,向國內外采購商推介大賽作品的新創意和新花色,促進設計向生產力的轉化,擴大參賽作品的市場效應;每屆張謇杯大賽都在南通市舉辦隆重的頒獎活動,邀請優秀獲獎者到場,形式豐富多彩;每屆張謇杯大賽還包括著名主持人頒獎活動、企業員工助演、國外設計師暢談感言、協會及企業領導總結等,使大賽獲得全方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