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展讓你讀懂500年意大利家具史

■ 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元素被大量運用,雕刻、鑲嵌、繪畫成了常見的裝飾技法

■ 帝國風格的家具以其牢固和大氣為主要特征,彰顯貴氣
◆ 姜曄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每年家具生產量即將超越意大利,但在設計上,世界依舊齊刷刷地看齊意大利。每年4月的意大利米蘭家具展依然是全球 家居 設計師的朝拜之地。意大利具有如此影響力,來自其具有500年歷史,影響了整個歐洲的家具設計傳承。
在2015年9月25日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上海展覽中心主場,將展示一個全面的意大利家具史,如同參觀一個小型意大利家具博物館,希望在普及意國家具史的同時,也能提升參觀者對家具藝術的鑒賞水平。
近日,作為2015上海設計之都活動周核心系列互動,由上海多摩仕奧瑞(Dmous Aurea)意大利品牌家具店聯合米蘭理工大學在上海舉辦了一場“意大利家具史和家具設計”的精品課程,從多個維度讀解了意大利家具設計史。在此將意大利家具史的精華課程進行了整理,以饗眾家具愛好者。
【 十六世紀 】
文藝復興之風盛行(文藝復興 家裝 圖)
十六世紀的時候,文藝復興從意大利擴散到整個歐洲。家具設計的性質從宗教轉化為宮廷。建筑元素被大量運用,雕刻、鑲嵌、繪畫成了常見的裝飾技法,設計上整體簡潔精煉。在材質上,胡桃木成為了當時最受追捧的木材,給人一種厚實的感覺。
這一時期的家具一般只屬于貴族,家具的好壞直接反映了主人的地位,財力以及品味。由于意大利貴族的府邸很大,為了看上去更加氣派,家具的比例會相應變大,這直接導致當時家具的可看性強于舒適性,但這卻一點兒都不阻礙貴族們的炫富行為。
【 十七世紀 】
巴洛克風格初見端倪
十七世紀,新資產階級在社會經濟領域占據了統治地位,他們主張享樂主義審美傾向以及奢麗華貴的設計風格。于是,具有夸張的運動性和清晰可辨的細節相融合的巴洛克風格在整個歐洲蔚然成風。
那時候的家具依舊較大,但開始選擇胡桃木的樹根作為裝飾的材料,同時將黃銅融入其中,更顯幾分貴氣。在工藝方面,雕刻被更多地運用到家具裝飾當中。復雜的雕刻技藝映襯在家具的四周,讓整個家具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雕塑作品。石頭鑲刻是當時興起的另一種裝飾手法。
相傳,十七世紀的佛洛倫薩會有這樣一批人,他們經常到阿諾河邊,撿拾漂亮的石頭來做家具裝飾。可見,這種裝飾技藝對石頭的品類并不挑剔,“顏值”才是唯一的標準。
【 十八世紀 】
洛可可風格和新古典主義交織
十八世紀的歐洲家具史有一個風水嶺,即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的王位交接點。在這之前,意大利在歐洲家具界一直是領頭羊的地位,然而,在這之后,法國的家具設計飛速發展,意大利的業內龍頭老大地位逐漸被撼動。
路易十五、十六時期的 家居 風格也是大相徑庭,路易十五時期開始住宅的整體尺度會相對變小,逐漸接近我們現在意義上的“家”,逐步盛行其洛可可風格。與之前直來直去的建筑元素不同的是,一些律動的線條開始出現在家具上。家具的邊不再那么方正,而是出現了圓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出現在桌腳上的“小肚子”。
而在路易十六時期,因龐貝古城從火山巖里面被挖掘了出來后,設計師們開始從古城的廢墟中尋找靈感,此時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筑元素受到推崇,新古典主義成為主流。 家裝 風格變得簡樸起來。線條都變成了直線條,再也沒有原來的曲線,圓形的拐角也變成了直角,與之前的洛可可風格形成了的反差。
【 十九世紀 】
拿破侖領銜的帝國風格
十九世紀初,拿破侖推翻督政府后,加冕成為法國皇帝。上臺后,他與妻子探訪了家具木工的工作坊,并為其府邸訂購家具,促成了帝國風格的誕生。
帝國風格的家具以其牢固和大氣為主要特征,彰顯貴氣。羅馬時期的裝飾物,例如自由女神像,羅馬束棒、溢出的聚寶盆,桂冠等都成為了當時的裝飾圖樣。這些圖樣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寓意,例如,桂冠在古羅馬時期象征著知識和權利,用這一元素來裝飾家具,為的是體現帝國的權威。與之相似的是中國古代皇帝常以 “龍”為主要元素設計的龍椅、龍榻。可見,帝國風格的 家裝 對美觀的追求是其次的,對于權利和政權的象征卻是占主導地位的。
TIPS
十八世紀經典家具品鑒分析
這件黑檀色櫥柜設計制作于十八世紀末,它是一件具有典型的 “Boulle”風格的古董櫥柜,這個風格的名字源于一位名叫Boulle的家具設計工匠,他是路易王朝統治時期的皇家御用工匠。Boulle的設計作品最明顯的特征是利用龜甲與銅片鑲嵌進行家具上的裝飾設計。
家具設計工匠在當時的地位極高,只有皇官貴族才能享此待遇,普通的老百姓是請不起專門的家具設計工匠為他們定制家具的。
18世紀末,另一位路易王朝的皇家御用工匠Bernard van Reisenbugh延用“Boulle”的風格,設計制作成了這件邊柜,這件邊柜柜前側線條蜿蜒似波浪,形態柔和,表面的裝飾經過工匠的精雕細琢,顯得富有層次感。在櫥柜中央部份的櫥門上,用“龜甲”進行裝飾并以金邊、銅片細紋加以鑲嵌配制。櫥柜角線以黃銅、青銅為材鑲邊,兩旁側門設計對稱,使櫥柜整體顯得更加大氣。這件作品上有“B.V.R.B.”的印跡,正是代表了Bernard van Reisenbugh,他的作品在路易十五時期倍受皇官貴族們喜愛。現今在家具收藏界,它的名聲依然十分響亮,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保羅·蓋蒂博物館都收藏了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