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中華民族的創業精神和創新基因正在逐漸被激發。
7月30日,在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國家網信辦、團中央14個中央部委的指導下,由中國政府網、中國網絡電視臺聯合主辦,證券時報協辦,合肥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發現雙創之星”大型主題系列活動走進安徽。格力集團董事長兼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作為中國家電企業的唯一代表在活動現場談了自己對創新和創業的看法。
創新實現500強之夢
在活動現場,董明珠分享了自己經營公司過程中的一個插曲:2004年,格力差一點就要被賣給一個外資企業,價格9個億。“為什么要賣掉呢?因為收購格力的是世界五百強企業,而有關部門希望珠海有個世界五百強企業。”
“當時我堅決反對,中國不能沒有自己的品牌,賣給別人了,我們永遠就為別人打工。今天他是世界五百強,明天未必是;格力今天不是五百強,不等于明天不是。我相信,只要堅持,我們能夠成為五百強。”董明珠動情地說,“十年以后我們真正實現了這個夢想,成為全球五百強企業,去年營收1400億,為國家貢獻稅收150億。”
十年時間,格力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取勝之道貴在堅持,貴在創新。格力擁有的很多核心科技至今沒有被其他企業打破。比如2012年格力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1赫茲”技術,至今仍是變頻空調最尖端的技術,也由此開啟了格力四年三獲這一最高榮譽的大幕。
1赫茲,即變頻空調壓縮機可以穩定保持在1赫茲這個最低的制冷頻率上。也就是說格力空調能以1赫茲的低頻,保持穩定運行,并實現制冷。據技術測定,格力1赫茲技術在實現房間恒溫運行之時能耗僅僅相當于一只15瓦燈泡,是相當節能的,可謂是空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大突破。也許有人會說:難道沒有別的企業能做到更低的嗎?比如0.1赫茲?
其實,如果真的親眼看見過1赫茲運轉的壓縮機,就會發現1赫茲是多么的困難。就好像陀螺,轉得越快越穩定,轉的越慢越容易倒下,壓縮機也是如此。1赫茲的轉速,人眼已經可以輕松看出壓縮機轉子的轉動,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持續保證空調整機運行的穩定、靜音,還要能夠正常制冷,目前只有格力能夠做到。
至于0.1赫茲,只能說“然并卵”。因為空調的目的是調節溫度,如果說保持壓縮機在0.1赫茲狀態下不停機或許可以做到,但壓縮機在這個頻率下運行根本不制冷,這個低頻又有什么價值?所以,這種創新完全沒有實際意義,只是某些商家出于商業目的的一種炒作,是一種“偽創新”。
哪個“1”靠譜
既然提到1赫茲,就不得不提到“1度電”。格力研發出的1赫茲技術,并在市場上大獲成功之后,美的開始從另外一個維度宣傳自己——即一晚一度電。
兩者對比,格力突出的是自己的技術領先,美的是告訴消費者使用空調后的結果。但事實上,1赫茲是可以通過權威部門進行技術鑒定的,而“1度電”卻從沒有消費者體驗到。
最近,在大型百科問答式社區——知乎上,又有人開始研究到底“一晚一度電”能夠實現。在《“一晚低至一度電”,從能量轉換效率的角度分析,真的靠譜嗎?》一文中,來自于暖通行業的讀者任江偉詳細闡述了這一命題的合理性。他的結論大致可以歸納為:如果滿足溫度控制在26攝氏度以上、屋子足夠小、人不怎么活動這三個條件,理論上來講是有可能實現一晚一度電的。但這樣的環境還需要空調嗎?
《新華每日電訊》在2013年5月27日的“‘一晚1度電’:‘美的科技’含水還是含金”一文,報道了家住石家莊市的范女士在觀看了“一晚1度電”的廣告后,購買了一臺美的尚弧26KB型變頻空調。而這臺空調在1月上中旬制熱運行時,一晚上大概要消耗9千瓦時的電量。于是范女士向河北省消費者協會進行了投訴。消協在調查中發現,美的在電視、賣場主打的一句話宣傳語,不分制冷制熱,過分強調“一晚1度電”,但僅僅在宣傳材料很不顯眼的位置用小字體現出要達到節能功效還需特定條件。
此外,北京消費者張耀軍對購買的美的KFR-26GW/BP3DN1Y-LC(2)型號空調的節能效果涉嫌虛假宣傳提起訴訟,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民事訴訟、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開發分局行政處罰決定均判決“一晚1度電”ECO技術節能效果數據虛假宣傳。
從以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抄近道的偽創新最終是得不到大眾認同的,也實現不了自身的價值。就算暫時獲利,也只能是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