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冠雄
互聯網+提出快半年了,到底什么是互聯網+,其實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我也傾向于認為,這個互聯網+其實是探索出來的,不是定義出來的。
日前,海爾搞了個“透明工廠”發布會,這是不是互聯網+制造的正途?請大家跟著我來做個分析。
【透明工廠,全球實時監督】
8月11日,海爾做出了讓行業側目的舉動,搞了一個“三無”透明工廠發布會。所謂三無,就是無發布會現場、無發布地點、無發布的新品或戰略。
海爾沒有開線下的發布會,而是在所有互聯工廠中安裝了攝像頭,全球消費者可以通過分布在每個互聯工廠的攝像頭,直接看到工廠的實時生產畫面。
這就是透明工廠的由來。海爾互聯工廠作業現場,可以通過線上實時觀看,是謂透明。
與此同時,海爾在中國100個賣場實時播報互聯工廠實時制造場景。后臺數據顯示:有近萬人同時觀看了海爾互聯工廠的生產畫面,在線上30分鐘的時間里引發4萬人高度關注,并且引發了討論。
海爾還不是直播這一個小時,發布會結束后,消費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海爾生活家電”以及海爾官網上放置的視頻鏈接,觀看海爾互聯工廠的實時畫面并和海爾產生交互。在發布會之后,直銷員還將在各賣場直接把“透明工廠”項目給潛在用戶講解,讓消費者多一個認識海爾的通道。
“透明工廠”一發布,每個人都覺得海爾距離自己很近。
【“透明工廠”背后是互聯工廠】
海爾能搞“透明工廠”,敢于讓所有人實時觀看生產車間現場,對于用戶來說,多了一個了解海爾的渠道,對于海爾來說,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但是我認為,“透明工廠”背后的互聯工廠,對海爾、對互聯網+制造,意義更為深遠。
今年7月份,我們開設的針對傳統企業轉型的重創新案例研究小組,曾經去海爾實地采訪,做轉型的案例。被海爾互聯工廠的生產深深震撼。
回來之后,我們把海爾的互聯工廠總結為三點:用戶的參與感、產品的創新度、組織的并聯化。
這三點分別說的是和用戶的交互、產品和組織管理。用海爾人的話說,互聯工廠不是一個工廠、一個制造車間,而是包括了市場、研發、采購、制造、物流、服務等全流程,其本質實際上是互聯企業。
在用戶端,體驗那是“相當好”。
用戶通過網絡下單或者定提出定制要求之后,需求信息馬上能夠到工廠,生成訂單,工廠的設備馬上知道這個用戶在哪兒,然后可以開始準備,甚至設備和設備之間可以相互協同。
工廠的設備都是自動化的互聯網設備,什么時間,生產什么樣的模塊,跟以前傳統訂單完全不一樣。工廠的操作工立刻開始工作,有操作工說,生產這樣的產品,感覺用戶就站在面前,是一種完全是不一樣的感受。
另外,整個過程對用戶完全透明,用戶通過網絡或者手機終端,隨時可以查詢訂單狀態。從訂單接收、上線,甚至開始安裝某一模塊,到生產完畢、開始裝車,貨車到了哪條大路,哪個小區等等,全部能夠查看。
【“透明工廠”是互聯網+制造的方向 】
互聯工廠對海爾的意義,我做了一個詳細的總結,總共有以下幾點:
首先,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化生產,用戶的參與,激活了整個海爾體系,調研、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整個體系一盤棋,海爾不再是一個層層壁壘的正三角組織,而是一個對市場反應速度極快、極其敏感的體系。
第二,在互聯工廠的模式之下,所有環節都被和用戶的交互照亮,所有環節都聽得到炮火。組織容易對市場形成共識,無論做產品還是做營銷,還是做研發,都有了更強的市場意識,溝通起來更加容易。
第三,和用戶的交互,高頻次互動,實現了去中介化,企業和用戶均得到實惠。
第四, 用戶有了很強的參與感,對產品認可度高,每個人都會成為海爾的推廣員。
第五,時時聽到市場的聲音,保證了產品的升級和變革,使海爾的產品保持可持續創新性。
對海爾來說,家電行業的工業4.0,本質就是互聯工廠。海爾把轉型方向定義為智慧家庭+互聯工廠,對用戶來講就是智慧家庭,但要支撐這個智慧家庭,后端就是互聯工廠。
互聯工廠的成熟穩定運轉,也是海爾敢于發布“透明工廠”的底氣所在,“透明工廠”是海爾巨人的自信,海爾已經成為中國制造2025的典范。大家都在談互聯網+制造,海爾的“透明工廠”,值得行業所有致力于互聯網+轉型的企業好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