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是中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也一直是領先全國的經濟大省。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廣東經濟的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優惠和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自然能夠匯集各個領域內的尖端企業在此扎根發展,在拉動經濟的同時,也為這個地域增添不少“創造性的企業力量”:比如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騰訊,國家創新型企業格力電器,廣電影視工業技術高新企業視晶無線,連續四年中國電梯品牌出口名列前茅的快意電梯……
對于以上觀點,扎根于廣東的快意電梯對此卻持不同的看法,“廣東經濟之所以多年來都能走在全國前面,關鍵在于這里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對于改革創新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追求。”
據相關數據顯示,廣東省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2.4%,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技術自給率提高到70%,接近創新型國家和地區水平。截至2014年底,廣東全省從事研發人員達52萬人年,規模居全國第一。
為了推動廣東經濟產業升級,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也多次強調,企業要努力掌握自主創新核心技術的,以此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作為廣東企業中的一員,快意電梯結合行業特點認為,創新代表著技術研發實力的不斷提升和傳統制造業管理、服務方式的改變。
電梯作為特種設備行業,也作為現代社會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國際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行業標準都有了嚴格的規范和要求,企業只有在技術研發上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才能為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適、便捷的搭乘服務。據了解,快意電梯每年都會拿出10%的營業額用于技術研發,企業技術創新氛圍濃厚。
在快意電梯看來,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會是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無獨有偶,騰訊、格力電器等公司的企業文化中,創新一詞同樣占有很重的分量。
即便如此,很多人一旦聽到“創新”二字,大都表示“這是一個特別空洞,很抽象的詞匯”,但在快意電梯看來,創新已經融入到廣東省眾多科技型企業的血液中,成為了企業文化的“基因”。
“如果不建立自己的創新基因文化,企業的發展是不可能長久的,”在馬化騰看來,在面對創新的問題上,必須時刻保持競爭意識。現已取得極大成功的微信,在研發之初,騰訊內部就先后有幾個團隊在同時競爭,“沒有競爭就意味著創新的死亡”。
同樣,在快意電梯內部,有一支200多人的專業技術研發團隊。“也許僅僅為了一個微小的部件,我們就有好幾個團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反復試驗,”在快意電梯看來,技術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企業必須建立有效持續的創新文化機制。
“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憑什么去跟外資品牌競爭?”
“目前外資品牌憑借多年的技術經驗及品牌知名度,占據了中國電梯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快意電梯看來,企業不創新就會落后,創新慢了也會落后。只有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才能使中國電梯品牌迎頭趕上并超越!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時期,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成為當前經濟健康發展的重點。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會議和場合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經濟根本出路就在于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在產業技術不斷更迭的過程中,“企業有創新基因文化,才可能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民族企業或許才能體會到更多因創造和創新所帶來的經濟效能。”
“不論是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上,還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再到‘中國智造’的升級”,快意電梯表示,“創新基因不僅會開創可觀的‘錢景’,更會在此基礎上拓展出無限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