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起于青萍之末”,時代的變化對于身處其中的人來說總是不那么敏感的。但對于消費市場尤其零售業來說,把握消費者的動向,關系到企業的生死甚至行業的興衰。對于在國內剛興起不久的三層實木地板行業來說,掌握其目標消費群體的變化是贏得未來市場的重要條件。
國內消費者對于三層實木地板的了解、接受到歡迎,經歷了一段相當長的時期,這也正是該品類地板自從上世紀90年代就被引進國內,卻一直未能像歐美市場那樣占據相當大的市場份額,直到2014年以圣象康逸為代表的三層實木地板銷量翻番,局面才取得突破的原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面是品牌擴張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三層實木地板的消費群體發生了一定變化。
首先在年齡層次上,8090后以及事業有成的中年消費者開始占重要地位;反映在消費習慣上,傳統的地板消費者主要注重性價比、是否實木(很多消費者的實木情結依然很重)等,新一代的消費者則對于時尚、個性、清潔方便、環保更加注重,除此之外,作為整個購買過程的一部分,消費場景變得越來越重要。大致來說,三層實木地板的消費群體有著以下新的特點和趨勢:
從重材質到重時尚、個性和文化
中國人歷來對“材質”非常在意,“真材實料”是判斷一件商品價格的重要標準。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認為,這與我們民族自明清以來品牌觀念的喪失和對材料質感的追求不無關系。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品牌的認知逐漸增強,時尚意識覺醒,個性化需求增加,審美能力也越來越高。于是, 家居 消費也要求更多的時尚、個性和文化元素。
頗有個性的好基友三層實木地板
國內三層實木地板的普及也正在或已經經歷了這一過程。過去,實木地板一直被認為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很多人到店里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家有實木地板嗎?但是這種情況正在逐步扭轉,隨著圣象康逸對三層實木地板的大力推廣,更多的消費者開始了解并接受這一地板品類。但更重要的是,三層實木地板真正可以滿足他們的實際需求:時尚感強、選擇性多,富有個性以及,充滿文化氣息。例如圣象康逸的V5系列個性十足,女漢子、白富美等非常富有個性色彩和時代氣息,而N.5918、V7以及剛剛推出的V3小菠蘿,則有著更深的北歐文化印記。
連接重要,代言不重要
根據一份針對90后群體的分析報告,僅有不到兩成的90后會因為品牌代言人而喜歡該廣告或營銷,單純因為代言人就“買買買”的“腦殘粉”只占很小的比重,消費觀偏向理性。這與人們想象中的90后差距甚遠。這或許意味著:對于未來的地板企業來說,尋找代言人并不是一件重要到必須要做的事情了。那么,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圣象康逸專賣店
通過各種手段建立與消費者的直接連接更加重要。作為一個三層實木地板品牌,怎樣讓消費者更加直觀的感受到品牌的“調性”,通過場景的塑造讓消費者真正的融入到品牌所要營造的文化氛圍中,而不是僅僅通過一次次的降價促銷來滿足消費者。星巴克對于崇尚精致生活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十足,無印良品對于喜歡自然簡約時尚生活的人吸引力十足,精心營造北歐風情的圣象康逸3號店對于北歐控們來說吸引力十足。
線上線下消費的界限不再清晰
1968年被“制造”出來的互聯網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尤其是對于生長于其中的8090后。對于他們來說,由于對于線下品牌的認可,而去線上購買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同樣,在成為某個互聯網品牌的粉絲后,他們更愿意到線下體驗。線上與線下對于他們而言只是切換了一個場景,消費的界限不再如此清晰,就如同用手機買張電影票然后到影院觀看電影一般正常。
來自銷售終端的反饋,越來越多的三層實木地板消費者在購買前都會上網查詢產品的詳細信息,以及對它的評價和各網站的比價;有的在前來咨詢之前就上網查閱資料作了充分的了解,線上下單或店內下單只是最后一步。這不僅要求品牌在線上線下做到價格統一,還要在線上和線下同時為消費者大開方便之門,消費者在哪里,品牌營銷就在哪里。
地板企業如何應對這種變化?
面對這些變化,國內的三層實木地板企業在低頭拼搶市場份額的同時,更應該“抬頭看路”,在產品、營銷以及組織上探索新的可能,適應甚至引領新一代的消費潮流。例如,通過舉行聲勢浩大的三層實木地板春夏流行趨勢發布會,圣象康逸不僅極大的宣傳了其V7格調系列,更通過發布流行趨勢引導了三層實木地板的消費潮流。
在體驗上,重視終端門店的品牌形象傳達力,通過營造輕松舒適的文化氛圍,讓消費者體驗真正的北歐風三層實木地板;加強店員的培訓、培養,提高作為品牌展示第一窗口的導購的專業素質和品牌自豪感。在營銷上,逐漸放棄自嗨式的傳播方式,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而不是單純拼工具、拼創意,不管是上半年火了一把的H5,還是被炒的火熱的“社群經濟”、微商等,都是企業可以利用的很好的工具,但最終落腳點仍在于更好的滿足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同時,消費者不斷進化的消費習慣、市場的風云突變等等,都需要企業建立快速反應的決策和行動機制。
最后,變化是永恒的,但企業立足的根本卻可以“不變應萬變”,那就是過硬的產品品質、不斷學習的人才隊伍以及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企業宗旨。
(作者:閻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