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智能轉型的大幕才剛剛拉開,擺在中國家電企業面前的道路還很漫長和曲折。
如果不是市場真的不行了,消費需求真的越來越挑剔了,相信直到今天,一大批的家電廠商們,還是以賣的便宜,賣的低價為榮、為樂。從某種角度來看,當前一些家電產業出現的高端智能化新風口,屬于“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
因為直到現在,很多家電廠商并沒有真正找到可以持續推動“高端智能轉型”的路徑和模式。所謂的高端智能,又是一場以低價格為誘耳和驅動的轉型。
據一些媒體報道稱,和過去每到“十一”家電價格戰有所不同,今年十一黃金周,差異化、新技術成了家電企業新的競爭方向。在家電行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以及新一輪消費升級背景下,高端市場早已成為家電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也可以理解為“無奈之舉”。
由于當年的家電下鄉、節能補貼等政策退出,加之房地產市場低迷,空調、冰箱等白電市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今年以來,就連曾經一枝獨秀的洗衣機市場也開始了下滑,進入調整期。冰箱市場更是已經接連出現四年多的跌跌不休。
需求減少的中國家電企業們,只能開始從價格上提升以擴大營業額,即量跌利漲的方式轉型。家電企業高端化轉型成為整個家電市場低迷的一個突破點。今年國慶假期,很多家電廠商不再靠低價促銷,而是在產品功能上推陳出新,定位高端市場。
但是媒體忽略的一個現實是,相對于每年的五一黃金周,家電市場多是沖規模,十一黃金周的消費特點,一直是高端精品為主。并不是今年才出現的。以前,每年的十一黃金周多是外資洋品牌的天下,低端便宜貨是越來越沒有市場了。
當然也應該正視到,近年來中國家電行業的高端化既有企業發展的內因,也有消費需求變化的外因。過去兩年,規模驅動成為家電企業的策略,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家電企業之間大打價格仗。很多低端產品已經跌出了成本價,企業盈利都成問題,只能通過高端產品來獲取利潤。
當前中產階層崛起,掀起的新一輪消費升級也帶動整個家電行業的高端化發展。2016年家電產品的更新換代率將達到5.5%;此外,更有高達26%的中產階層要求家電產品的品質高端化,價格已不是首要考慮因素,而是更注重高品質、高性能、功能更好、能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的家電。
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一臺兩門小冰箱就要上千元,家電市場主流產品的銷售價格30多年可以說并沒有太大變化,不少家電從業人士也曾抱怨過家電價格低,很難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現在的高端化發展趨勢可以說是家電行業轉型升級所釋放出的信號。
但是,家電價格上漲的背后一定是產品功能和商業價值的提升,只有真正滿足了消費者的高端需求,才能讓消費者認同家電的高端趨勢!從這個角度來看,高端智能轉型的大幕才剛剛拉開,擺在中國家電企業面前的道路還很漫長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