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中國樓市迎來新一輪的收緊調控大潮。根據統計,截至目前至少22個城市出臺了限購限貸等調控措施,并且可能繼續擴圍。政策出臺或升級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尤其是一二線重點城市,機構研究顯示或輻射全國60%的商品房市場。
政策出臺后,部分區域已經出現成交量下降、新房認購猛跌、二手房買家解約的現象。北京國慶節期間(10月1日-10月6日)日成交量為291套,而在之前的6天(9月25日-9月30日),北京樓市日成交量達到1066套,新政后不足之前成交量的3成。10月以來,杭州每日新房簽約套數已經出現六連降;南京樓市新政后新房認購跌八成。而還有一些地方在新政出臺后,房屋成交均價大幅下跌。

對與樓市成交量密切相關的家電行業來說,很多人非常關心這輪樓市調控政策導致的成交量下跌給家電行業帶來的不利影響。
大部分家電企業的高層人士向中國家電網記者反饋,本輪樓市調控新政從短期來看,對家電行業還是會有影響的,除了對銷售層面的不利,還體現在給行業造成一些心理上的負面影響。
此前國家信息中心在“2016冷年中國空調行業高峰論壇”上也發布過今年樓市的一些特殊變化,據介紹,就在本輪樓市調控政策出臺之前,房地產市場對于家電行業而言是可期的。今年7月份,北京新房銷售6884套,二手房銷售20307套,一線市場二手房交易比例非常大。還有一個基本情況是,今年1-6月份整個全國銷售商品住宅大約在2億多平米,即265萬套的商品房成交量,這為10月前這期間的裝修與新購家電打下非常好的基礎。
但是也看到,從7月8月開始整個房地產調控力度在加大,特別是財政、銀行方面的手段越來越加重,直到十一長假期間新一輪樓市調控政策的突襲到來。
有房地產分析人士預測,這輪新政出臺后的兩三個月成交量雖然下滑,但整體將保持平穩。在年底之前,四季度的樓市將表現平淡,到了明年,市場整體成交量或會下滑。這也意味著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整個家電市場整體表現趨于平淡。
那么家電行業該不該因新樓市調控政策而有所恐慌?事實上,從以往的樓市調控經驗來看,房地產紅利能持續多久已經沒有確定性,房地產市場對國民經濟的支柱性作用也決定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調控將成為常態。家電行業在2014年-2015年期間已經遭受過樓市調控帶來的“磨煉”,未來依然會持續接受這種常態化的考驗。這意味著,整個行業以及企業過度的恐慌是多余的,在此大背景下,更加考驗家電企業的經營能力與抗風險能力。
而從記者得到的反饋來看,有實力的家電企業對樓市調控政策帶來的影響,心態也趨于常態化。“調控不會影響我們2017年的計劃”,美的集團一位高層這樣像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