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環保局公布了“成都市2016年廢氣污染重點監控企業名單”,立邦涂料(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邦涂料”)位列其中。《中國經營報》記者發現,2013年至今,三年內立邦涂料遭成都、天津兩地環保局行政處罰,原因均是項目未通過環評驗收即擅自投入生產。
立邦涂料公關部回復記者采訪的回函中表示,其在收到成都市環保局的處罰通知后,在最短時間內對項目進行了整改并已達到政府要求。業內人士分析稱違規成本低是某些企業環保頻頻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
多次遭行政處罰
12月8日,成都市環保局網站公布了“成都市2016年廢氣污染重點監控企業名單”,立邦涂料位列第五。
記者注意到,2015年8月19日,成都市環保局即對立邦涂料處以6萬元行政罰款,緣由是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
立邦涂料公關部認為立邦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合法合規經營,并建立了相關管理制度和完善了相關措施,對于成都環保局網站的處罰通知非常重視,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查。2015年該項目在接到相關單位的通知后,立即對該項目進行自查及整改,在最短時間內做到符合政府的要求。
立邦涂料被處罰并不是首例。在2013年12月,2015年7月,2016年7月天津市環保局分別對立邦涂料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2013年8月2日天津市環保局在立邦涂料調查時發現其未經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于2010年竣工并投入試生產,環保局責令項目停產,并罰款2萬元。
2015年的處罰決定書顯示,天津市環保局2015年5月27日再次檢查時,立邦涂料仍未通過環評驗收。
2016年的處罰決定書顯示,雖然立邦涂料對2013年的處罰提出了聽證申請,但天津市環保局認為單位陳述申辯意見不影響對違法事實的認定,仍做出責令建設項目立即停止生產,并處人民幣三萬元罰款的決定。
針對天津環保局的三次處罰,立邦涂料公關部回復稱,立邦已積極采取措施,將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即刻完善和改正在監管過程中發現的所有環保不符合項目,并將整改、完善結果及時上報有關政府環保監管部門審核,獲得政府監管部門的許可。
環保違規成本低
向來標榜綠色的立邦涂料為何會在環保方面暴露出“急功近利”的問題?根據立邦涂料官方網站披露的消息,不難看出近年來其持續采取擴張性市場策略。立邦涂料近年來頻頻傳出在各大城市建立生產基地的消息。
立邦涂料公關部表示公司的中國業務版圖正在快速擴張中,致力于打造涂料行業的全方位服務商。
上述被天津市環保局和成都市環保局行政處罰項目未過環評驗收即投入生產是否與其急于擴張,管理疏漏相關,記者并未從立邦涂料公關部得到相應回復。
另外,中國 家居 建材裝飾協會秘書長胡中信認為,當前環保違規成本太低,是企業環評違規一犯再犯的重要原因。“比如罰款范圍在3000~6000元之間,一般就只罰3000元。”胡中信說。
北京市環保局網站顯示,2016年1~11月,北京市環境監察部門共立案處罰固定污染源環境違法行為2605起,處罰金額10326.75萬元,平均每起環境違法行為罰款約為39642元。北京市環保局在回復記者采訪的函件中表示,對于“未批先建”行為,依據新《環評法》第三十一條,可按照建設項目總投資額的1%~5%進行處罰。將罰款和投資掛鉤,較原《環保法》而言,企業違法成本大大提高。
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告訴記者,新環保法實施之后,企業違規成本并不低,關鍵在于地方執法嚴格程度。“比如這次全國違規建設項目大清理中,全國請查處違規上馬項目60多萬個,這就說明環評制度沒有被很好的遵守和執行。”
在王燦發看來,為從源頭防止建設項目“帶病”上馬,首先應該有一套嚴格的環境影響評價程序,讓公眾參與監督建設項目;其次需要專業機構來評審,同時這些機構不能弄虛作假;另外,行政機關也要嚴格把關,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項目不能只看表面,要有專家真正的、實質性的審查。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6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環資庭副庭長王旭光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從2015年1月以來,全國法院共受理環境資源類的刑事案件24222件,環境資源類的民事案件102937件,共計127159件。
王旭光表示,環境保護領域確實存在著“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這也是《環境保護法》修訂過程中重點尋求解決的一個問題,也是2015年1月1日新的《環境保護法》實施后,無論從行政執法還是從環境司法的角度來看都是著重要解決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