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餐廳面積來計算廚房面積
國外廚房面積一般占餐廳面積的40%一60%。根據日本統計,飯店餐廳面積在500㎡以內時,廚房面積是餐廳面積的40%一50%,餐廳面積增大時,廚房面積比例亦逐漸下降 。
國內廚房由于承擔的加工任務重,制作工藝復雜,機械加工程度低,設備配套性較差,生產人手多,故廚房與餐廳的面積比例要大些,一般占70%。
上海6家著名飯店餐廳面積與廚房面積比例見下表,飯店餐飲具體功能、結構等不同,其前后臺面積比例也不盡一致,見表2。
表2 上海幾家著名飯店餐廳、宴會廳、咖啡廳與廚房面積統計

3、按餐飲面積比例計劃廚房面積
廚房的面積在整個餐飲面積中應有一個合適的比例,餐飲部各部門的面積分配應做到相對合理。從表3可以看出,廚房的生產面積占整個餐飲總面積的21%,倉庫占8%。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個面積是含員工設施、倉庫等輔助設施在內的比例。在市場貨源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廚房倉庫的面積可相應縮小一些,廚房的生產面積可適當大一些。
表3 餐飲部各部門面積比例表

三、廚房各作業區面積的確定
廚房總面積確定以后,還需進一步確定廚房各作業區的面積比例。廚房各作業區面積應根據各作業區域所承擔的作業量(結合平時作業人員數量與施展空間)和配備的
設備規格及其數量來安排。一般廚房各生產區域面積比例如表4所示。
表4 廚房各生產區域面積比例

從上表可見,配菜、烹調區所占面積最大,因為該區集中了大量的配份、打荷及加熱烹調設備,且人流量大,活動范圍廣。加工區也占有較大比例。這里的加工,不僅承擔初加工任務,原料切割、腌漿、干貨漲發均在此完成,所以面積較大。冷菜制作區,主要是指制作燒烤、鹵水,生產烹調冷菜的場所;而冷菜出品區,則是冷菜成品裝盤出品的場所,無需太大。所有這些區域的面積比例都是相對的。不同地區,經營不同風味菜式,具體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上述幾種廚房面積確定方法,都是相對的常規計算方法,在使用時,不僅要互為借鑒,反復驗證,更要結合本地本店情況,因時因地制宜,靈話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原料供給的日益豐富和規范,廚房設備的不斷革新和完善,廚房的加工場所、倉儲場所,甚至烹調場所都有可能縮小,為餐飲經營創造更大的空間。
特別提示:
1、該資料適用于新店廚房設計使用,也可作為廚房管理者學習使用,僅作為一種參考,不能照搬其中的內容,因為每個餐廳的情況都有所不同,還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在《飲食建筑設計規范》第3.1.3條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館、食堂中的餐廳與廚房(包括輔助部分)的面積比(簡稱餐廚比)應符合下列規定:餐館的餐廚比宜為1∶1.1;食堂餐廚比宜為1∶1;
很明顯,這條規范是推薦性的,主要是指導設計人預估建筑面積,而實際上餐廚面積比要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規范本條的第二條是這樣說的:“二、餐廚比可根據飲食建筑的級別、規模、經營品種、原料貯存、加工方式、燃料及各地區特點等不同情況適當調整。”
3、廚房面積還應與接待能力相適應:
接待能力達到100人的餐館,廚房面積不小于60 m2;
接待能力達到150人的餐館,廚房面積不小于80 m2;
接待能力達到200人的餐館,廚房面積不小于100 m2;
接待能力超過200人的餐館,廚房面積與餐廳面積的比例為1:2,餐廳面積按1.2 m2/餐位計算。
4、影響餐廚比的因素很多,所以必須具體項目具體對待,目前有很多專業的廚具公司做廚房成套設計,對廚房布置更專業,可以在廚房面積以及房間布置方面給建筑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