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裝房來臨、電商崛起、80、90后成為消費市場主力,以及市場消費習慣和裝修習慣的改變,都在不斷推動 家裝 市場的變化。尤其近幾年“整裝”概念越演愈烈,作為 家裝 產業配套消費銷售終端的 家居 賣場,其經營理念與營銷方式也在逐漸發生革新,其中更不乏對 家居 賣場整個模式的突破。面對這樣的現狀,融合其他上下游行業共同發展,嘗試新的經營方法與競爭策略來堅守甚至是搶占份額,成了 家居 賣場的新出路。

家居 賣場與 家裝 公司作為 家裝 產業鏈條中相互依存的上下游,同一個搖籃里的兄弟“手足情”可見一斑,可就當兩兄弟各自羽翼豐滿時,彼此都看上了對方碗里的“美餐”,“ 家裝 客戶”成為哥倆之間無法避免的競爭對像。 家裝 公司開始跳過賣場,直接向廠家集采,推出整裝概念,而 家居 賣場也紛紛加入 家裝 行業,“同根相煎”必將引發 家裝 行業發展趨勢產生變革。
家居 賣場跨界 銷售終端整合上游資源
眾所周知, 家居 產業中三大主體分別為:賣場、 家裝 公司、品牌供貨商。隨著市場的變化,三方都從各自的優勢出發進行大規模的產業鏈整合,當三大主體各司其職的內容不再涇渭分明,巧妙的在三者間尋求平衡儼然成為不可能實現的事,客群重疊將是三者間最大的矛盾。“跨界”成為時下 家居 產業新潮流。
家居 賣場跨界在國內亦非新鮮事,例如 家居 賣場巨頭居然之家在2015年收購了北京老字號 家裝 公司并且號稱要在今年坐上北京城 家裝 行業的頭把交椅,而在昆明,百安居、得勝 家居 也嘗試著與 家裝 公司合作,借此跨入 家裝 行業的大門。
雖然 家居 賣場跨界 家裝 看起來蓄謀已久,但作為僅憑場地租用營生的 家居 賣場,是否真的能做好 家裝 一事,這還有待商討。但也不能以偏概全, 家居 賣場作為銷售終端,多年累計下來的市場經驗還是能為其在 家裝 領域增分不少。
對于賣場涉足 家裝 行業,多數的賣場管理者都抱著樂觀的態度。 家居 賣場介入 家裝 是整合產業鏈的必然趨勢,賣場想要嘗試在 家裝 市場分得一杯羹,就必須拓寬長期以來單一的經營渠道,而 家裝 領域自然成為其擴張地盤的突破口。目前許多 家裝 公司提出的“整裝”概念,經營范圍涵蓋了裝修材料、櫥柜、 家居 、門窗、衛浴等,而 家居 賣場包含了所有一切想要的資源。
家居 賣場在這場跨界表演中,需發揮一個資源整合者的作用,市場上傳統 家裝 公司合作的產品品牌太少,即便是互聯網 家裝 產品也同樣存在單一化的問題,而 家居 賣場與二者不同,整合商家資源對于 家居 賣場來說只是“一句話的小事”,長年積累的商家人脈以及對市場上建材商家產品質量的洞察,都成為 家居 賣場跨界的便利條件。

跨界還需量力而行
家居 賣場跨界 家裝 是利是弊站在不同的角度,從各自的出發點來看自然褒貶不一,對于 家裝 公司多了一個競爭對手,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又多了一個選擇的余地。
即便 家居 賣場擁有資源的先天優勢,但“設計”、“施工”仍然是賣場的軟肋。在此前, 家居 賣場與 家裝 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存在本質上的區別,賣場的職責就是最直觀的“賣”,負責把產品銷售出去再配備一系列的售后服務。
而 家裝 行業經歷了多年的競爭,該洗牌的洗牌,被淘汰的也消失在市場的洪流里,現在能夠存活下來的,都是擁有專業水平與規模實力的 家裝 公司。
雖然賣場有一定的保障,但設計力量薄弱、工程管理缺位等自身缺陷,使得裝修消費者普遍對 家居 賣場存有“ 家裝 底蘊不足”直觀映象,而對于有意涉足 家裝 行業的 家居 賣場而言,要做到專業水準,拿出能夠吸引顧客的優秀作品也非一朝一夕就能達成。
前有 家裝 “游擊隊”份額壓制,后有 家居 賣場跨行入市, 家裝 公司雖然專業,但依舊面臨巨大發展壓力。不光百安居、居然之家、得勝 家居 等 家居 行業巨頭紛紛跨界布局 家裝 行業;以房地產開發商為代表的萬科、碧桂園通過布局 家裝 領域來嘗試開發商向服務商的轉變;此外,騰訊、小米等互聯網巨頭也開始以投資的方式踏足互聯網 家裝 ,而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也讓“互聯網 家裝 ”受到更多人關注。
有競爭才能有動力,市場中適當的良性競爭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一旨福音,從裝飾公司的角度來看,本身行業競爭就比較激烈,業內整合早已進行多時,品牌裝飾公司已經拿捏著市場上的部分江山。對于賣場介入 家裝 ,互聯網向 家裝 行業伸出觸角,行業加入新的競爭元素,都會促使裝飾公司從整體服務方面進一步提高,從而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實力。
這其中最大的受益人還是消費者,俗話說“貨比三家”,市場上越多的選擇對于消費者來說就能規避越多的套路。昆明的 家裝 市場還很大,需要更多的運營模式來豐富消費者的選擇,通過差異化的服務模式尋找自身的競爭優勢。
不過,就目前的行業發展情況來看, 家居 賣場涉足 家裝 行業僅僅只是賣場經營者提升營銷業績的一種手段,以整裝公司領銜“整裝”模式仍將繼續引領昆明 家裝 行業的發展主流。(來源:居悅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