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 家裝 電商領域,價格戰短期內可以獲取用戶,但是這個行業的成交金額很大,并非如打車、吃喝玩樂等小額補貼便能解決問題。在人力和材料成本高企的市場環境下, 家裝 平臺根本補貼不起,導致平臺最終出現虧損,不得不戰略轉型。最關鍵的是,這個行業“水太深”,施工方還有分包現象,后期的質量管控挑戰巨大。
本報記者 陶力 上海報道
家裝 和中介,是互聯網行業最難打破的兩塊壁壘,從來不乏挑戰者。
日前,合并不到半年的美團點評宣布成立 家裝 事業部,并將在不久后上線“無憂裝”,與 家裝 行業商家共同為用戶提供O2O服務。
美團點評繼2015年底成立到店綜合事業群后,又將結婚、親子、 家裝 、麗人、KTV、教育和休閑娛樂等垂直行業先后成立事業部,美團與大眾點評的差異化定位逐漸顯現。
大眾點評 家裝 事業部負責人黃海輝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美團點評雙平臺均可以滿足用戶在 家裝 方面的信息決策、交易和服務。中國的 家裝 市場已經達到4萬億規模,但目前的 家裝 市場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準入門檻低造成的魚龍混雜、裝修公司之間的惡性競爭等。“我們在這樣的背景下涉足 家裝 領域,希望借助O2O的新模式帶動和規范行業發展。”
不過,對于這一超長的服務鏈條,“以O2O來規范行業”對新美大來說并不容易。以早前進入這一行業的搜房網為例,目前,搜房網房天下的裝修業務已經全面停止。搜房網官方對外表示,已經開工的工地會繼續施工完成,而沒開工的工地則無法開工,也不再接受任何新的訂單。
對于同行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喜憂參半的消息。眾所周知,有瓶頸存在,便有改進的空間和價值。但是,誰能成為顛覆者笑到最后,卻不得而知。 家裝 作為電商最后的一片藍海,并不那么容易被拿下。
切入低頻消費
由于行業低頻高額、低關注高售后的特殊性, 家居 家裝 板塊可謂是眾電商平臺最后開發的領域。
在黃海輝看來,此時切入是最合適的機會。美團和大眾點評各自從高頻低價行業積累了大量用戶,O2O的風口正在由高頻向中低頻轉變,用戶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之前的那些高頻場景。
從大數據分析來看,美團大眾點評的主要消費群以美食娛樂等為主,與 家裝 用戶的重疊度比例大概在十分之一。
黃海輝進一步解釋, 家裝 是非常重決策的領域,除了提供交易和服務,更注重幫用戶提供前期決策信息。裝修前期,用戶可以通過查看裝修公司相關資質、作品以及其他用戶的點評等方式幫助信息決策。隨后,大眾點評向用戶推出定金式低門檻服務模式。“用戶只需付定金即可開始享受服務,對每個施工節點滿意后再支付后續費用。”
但是,這一環節還需要服務商和施工方的支持,美團點評也需要為此提供強大的客服團隊。
除了美團點評, 家裝 O2O領域此前已涌入了不少玩家。2014年,面對移動互聯的大潮,土巴兔開發了“裝修管家”、“裝修報價”等等數十款 家裝 APP應用。用戶打開APP只要輸入電話號碼注冊后,便能接到客服電話推銷免費的量房和設計服務。
在裝修施工進階期,土巴兔監理會通過APP實時給業主播報工程進度。2015年3月,土巴兔獲得了紅杉資本、經緯創投、58同城等機構C輪2億美金融資。目前,土巴兔己開通全國250個城市分站, 并成立了北上廣深杭等26家分公司。
但是,八年過去了,土巴兔依然未能攪動 家裝 O2O的大局。資深互聯網觀察人士郝智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 家裝 是一個沒有標準的行業,從設計、材料到施工層層環節都差異巨大,且該行業競爭十分激烈,對于從互聯網起家的美團大眾點評來說,要切入這一市場并不容易。“這項業務需要專業、有耐心地去深耕,而且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總的來說,頻次太低,獲取用戶成本巨大。”
資本集體高燒
雖然美團點評內部人士并未向記者透露,將投入多少資金和人力在這塊業務,但對于深諳以補貼換取市場的王興來說,想必投入的成本不會太小。而陷入O2O狂熱的資本,也自然不會放過這塊蛋糕。
2015年2月,齊家網獲得1.6億美元的D輪融資。3月,土巴兔獲得58同城、紅杉資本、經緯創投共同投資的2億美元,小米推出愛空間,海爾也投資了有住網。就在上周,互聯網 家裝 品牌“愛家紀”宣布完成1100萬Pre-A輪融資,由大河創投領投,天使輪投資方為CA創投和熊貓資本。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互聯網 家裝 平臺多達200家,包括愛空間、蘑菇裝修、齊家網、土巴兔等。它們的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平臺型,與裝修公司、設計師和施工隊合作,平臺擔當第三方監管。另一種是自己養工人施工,自建物流和倉儲,愛空間、有住網均采用了這種模式。
與平臺模式相比,自營模式的挑戰更大。2015年,搜房網從媒體平臺向電商平臺轉型,推出房天下裝修網,并推出666元/平方米的 家裝 產品。短短幾個月,業務便覆蓋到了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武漢、重慶等14個城市。從起初的雄心到現在的停業,時間短得令人唏噓。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價格戰短期內可以獲取用戶,但是這個行業的成交金額很大,并非如打車、吃喝玩樂等小額補貼便能解決問題。在人力和材料成本高企的市場環境下, 家裝 平臺根本補貼不起,導致平臺最終出現虧損,不得不戰略轉型。“最關鍵的是這里面的水太深,施工方還有分包現象,后期的質量管控挑戰巨大。”
目前, 家裝 平臺也開始了更多的嘗試和改變,重構供應鏈是必然的選擇。齊家網CEO鄧華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曾說:“過去是做撮合的生意,我們把網站上的流量變成按口碑排名的裝修公司分類信息,提供給消費者。但作為垂直類的行業,如果沒有在供應鏈建立壁壘,就很難生存下去。對于低頻的行業,如裝修O2O,用戶5年才會裝修一次,移動互聯網三年迭代,三年以后都是新的玩法,貼錢也沒有意義。”鄧華金進一步補充。
因此,齊家網的業務已經從裝修服務擴張到建材零售,實現從設計、施工、建材等方面為用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對于后來的美團大眾點評來說,方方面面都將面臨挑戰,能否打破現有格局,考驗的是決心和耐心。
作者: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