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海爾品牌發布會上,海爾發布了一份尼爾森報告——《中國智慧家庭市場現狀與發展》。這份站在大數據上的報告,解析了當今消費者對智慧家庭的認知與真實想法、對未來生活體驗的需求與期望。互聯網時代,人 ...
在海爾品牌發布會上,海爾發布了一份尼爾森報告——《中國智慧家庭市場現狀與發展》。這份站在大數據上的報告,解析了當今消費者對智慧家庭的認知與真實想法、對未來生活體驗的需求與期望。
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加渴望回歸美好家庭生活,期待未來的 家居 生活更智慧、更簡單、更有趣。故而,主打家庭概念和生活方式,并具有一定的“傾聽”“思考”和“對話”能力的智慧家電品牌更容易讓人記住,更容易受到消費者青睞。
智慧家庭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
智能手機,普及率已經非常高,表象就是低頭族越來越多。當你的手指越來越習慣滑動之后,回到家里,你是否會下意識的滑動電視,滑動冰箱,滑動洗衣機呢?
這就是智慧家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全球廠商較早介入并應用于消費者家中的品類。具體來說,智能 家居 開始之后,隨著電信運營商、科技巨頭、家電廠商等的介入和推廣,智慧家庭的說法便逐漸統一、固定了下來,消費者從多種渠道或多或少聽說或知道“智慧家庭”這一概念。尼爾森的數據顯示,對智慧家庭,消費者的概念認知度達到了73%。智慧家庭知名度越來越廣。
在中國,智慧家庭并不是全新的領域,實際上,早在1999年,海爾已經推出了第一代網絡家電,并開始致力于中國智慧家庭產業生態體系智能變革的倡導,讓智慧家庭的概念不斷走入人心。可以說,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制造業已經是全球智慧家電的重要力量。
智慧家庭的發展需要開放平臺
如果讓消費者自己來描述什么叫智慧家庭,很多人卻說不清楚。尼爾森的數據顯示,消費者對智慧家庭的熟悉度為47%,遠低于概念認知度。也就是說,很多人對智慧家庭“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原因來自多個方面。
第一,智慧家庭在國內的發展較晚。物聯網以前,其發展進程較為緩慢,消費者缺乏引導,市場也缺乏培育。
第二,缺乏實用產品。智慧家庭發展之初多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出現,缺乏真正智能化的產品和知名的品牌,導致智慧家庭只是一個空殼概念。
第三,智慧家庭的概念本身非常大。其包含的內容廣、涉及的產業鏈參與者多,并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單品智能還是生態體系的營造,智慧家庭的概念僅在專業人士的腦海中。
最重要的是,用戶體驗普遍差。比如,家里如果有15種智能家電,手機里可能就要對應裝15個APP,太過繁瑣。體驗差弱化了消費者對智能家電產品的購買和使用欲,從而降低熟知度。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與瓶頸,在4年前,海爾便發起并成立了中國智能 家居 產業聯盟。并打造了共創共贏的平臺——U+智慧生態平臺。U+平臺的“智慧生活操作系統”讓各種物聯網設備實現互聯。借助海爾U+開放的接口協議,不僅可以讓任何品類的家電、不同的服務接入到系統中,并且在系統中實現互聯互通。還以最新升級的海爾U+APP為主要的開放入口,為用戶提供家電定制、生產、配送、安裝的全流程可視化體驗。憑借U+平臺、智慧生活生態圈等布局圍繞行業痛點,海爾創建了這樣一個共創共贏的產業平臺,實現智慧生活未來方向的引領。
智能化、智慧化是未來 家居 生活的大勢所趨
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加期待智慧 家居 生活的來臨。尼爾森的數據也說明了這一點。數據顯示,有88%的消費者期望未來 家居 生活更智慧。
家電作為 家居 生活中的重要產品,智能化無疑是其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節能環保、安全可靠、自動化、人性化、一體化兼容性強的智能家電期望很高。這為智能家電的發展刻好了路標。
海爾依托于U+平臺,目前已經打造了從用水到美食、洗護、娛樂、空氣、安全、健康七大生態圈,每個生態圈都通過創新網器的互通互聯為消費者帶來健康、簡單、智能的生活體驗,在海爾的產業布局中,智慧家電已經不是“器”,而是“網”,是一個個向用戶全開放、全透明的智慧生態圈。這些生態互聯互動,讓消費者期待的智慧生活真正落地。
正如尼爾森報告里提到的,未來智能家庭消費的主力是80后、90后,海爾就是通過與用戶零距離對話,用互聯網思維打通以往的壁壘,產品的設計從年輕出發,提供全方位的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創造個性化的最佳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