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一年一度的春季家具展如約而至,三大展會先后在東莞、廣州、深圳華麗上演并圓滿落幕,為廣大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 家居 盛宴。縱觀今年的三大展會,定制家具成立它們的共同亮點,無論是從材質到產品,還是從款式到設計,品牌間的差異化正逐步拉開,與國際化接軌也越來越緊密。
記者觀察發現,僅在廣州國際家博會上,就設有四個定制展示區域:飾品家紡展區的整體軟裝定制館,民用現代展區的定制 家居 館,民用古典家具展區的高端定制區,辦公環境展區的系統家具定制區。吸引了尚品宅配、維意定制、聯邦高登、健威家百悅、飛美、優歌等眾多定制品牌參展,力圖挖掘品牌更多個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隨著國內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80、90后人群逐漸成為社會消費主力,對 家居 環境的自主設計意識日益增強。同時隨著包括保障性住房在內的小戶型住宅增多,定制家具因兼顧了實用性與空間利用率,又能充分展現出消費者對個性、時尚、舒適的追求,從而在家具市場走俏,并且發展勢頭強勁。
尚品宅配相關負責人表示,定制家具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家具定制需求正由高端消費逐步走向大眾市場。“定制家具能夠巧妙利用空間,給消費者帶來更時尚、個性的體驗,在近5-8年間,定制家具企業數量正在以每年30%-60%的速度增長。”
顯然,個性化的定制家具已經成為家具市場的新趨勢。那么,這是否就意味著標準化的成品生產即將走上“末路”?
非也!標準化和個性化其實并不矛盾和沖突。標準化的目標是通過標準化生產,減少成本、降低消耗、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利益;而個性化卻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實用需求和個性追求,擴大市場。從本質上來講,這兩種趨勢都是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如今,標準化生產開始出現可定制的趨勢,而個性化定制也逐漸進入標準化、模塊化生產,兩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例如:早在2013年,定制衣柜品牌聯邦高登就推出“Mod+”定制新思維,實質是標準模塊化定制。聯邦高登把衣柜、電視柜、儲物柜、酒柜等各種組合柜進行拆分,形成一個個標準化的模塊,每個標準模塊體積小巧,可以通過工廠大規模生產。而由這些標準模塊進行定制組合也節約了時間成本,調和了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和工廠大型機器生產之間的矛盾。
再來說說家具電商品牌林氏木業,在其成立的8年來一直以銷售標準化成品家具為主,為消費者呈現獨具風格的家具,同時也能更好地適應家具電商的市場環境。近年,林氏木業更是提出了“標準化定制”的概念,通過大數據平臺,了解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而為其定制多款可標準化生產的家具,讓消費者從中挑選出符合自己個性的產品,把“個性化”和“標準化”有機融合在一起。
以上兩個例子,不難想象,未來無論是定制家具還是成品家具,都將朝著大 家居 的方向進發,標準化和個性化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兩者會互相融合,從而解決自身的“短板”。企業在滿足不同用戶群體需求的前提下,會找到標準化與個性化中間的利潤支撐點,探索出符合自身發展的模式,從而成為企業差異化競爭優勢,更值得業內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