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現代制造業的起源,因擁有超高水平的產品質 量標準,而被世人稱為全球最嚴謹的國度。在過去多災多難的一百多年里,8000萬德國人以極致精神創造了2300多個世界名牌,平均每35000人就創造 了一個世界頂級品牌。這些世界名牌背后隱藏著的鉆研精神和完美主義,足以讓每一個只顧眼前利益的中國品牌無地自容。
(德國世界品牌一覽)
然而,產品層面的優質并不足以讓德國品牌高枕無憂,尤其在面對中國市場日益激烈的營銷戰爭時,如何從紛亂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是每一個德國品牌進入中國的第一道考驗。
2016年3月,作為德國2300個世界名牌中的軟體代表,擁有84年歷史的Breckle床墊品牌正式進軍中國。為了延續品牌安身立命的德國基因,同 時也完美適應中國市場的特殊環境,Breckle找到了在品牌全案領域有著豐富實操經驗的上善有為品牌全案行銷有限公司,希望借助上善有為的智慧與經驗, 打好進入中國的第一場攻堅戰。
(上善有為簡介)
據了解,德國Breckle是歐洲三大床墊品牌之首,歐洲市場占有率超過60%,擁有全系列產品德國本土制造的獨特優勢。上善有為從Breckle總部設立的睡眠產品研究中心提取出“德國睡眠實驗室”的品牌定位,主推科學嚴謹的睡眠理念。
同時,通過對德國產品消費人群的深入洞察,上善有為又給Breckle品牌創作了中文廣告語——“德國是一種信仰”。以此旗幟鮮明的吸引并聚集信任德國 品質的人群,將其中部分轉化為Breckle的種子用戶,再經過后期的口碑發酵,達到品牌傳播的效果。經過前期適度的品牌包裝后,上善有為方面認為 Breckle品牌急需一場引爆中國市場的發布會來打響名氣。
(Breckle新品發布會暨德國風情酒會主畫面)
經過詳細的前期策劃,上善有為策動Breckle品牌以“德國是一種信仰”為主題,借助深圳市舉辦第31屆國際家具展會的東風,在中國家具人云集深圳時舉辦發布會,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德國風情酒會。
3月15日,Breckle品牌發布會暨德國風情酒會在深圳隱秀山居酒店盛大舉行。經過前期連續三輪的線上有效傳播,至少近兩百人聞訊抵達現場。國內外 各界意見領袖也受邀出席,有來自深圳家具協會的執行會長侯克鵬先生,Breckle品牌COO Ute Salaj女士,互聯網軟裝第一品牌愛軟裝的CEO林周勇先生,設計界的“混搭女王”李心顏女士以及國家級注冊陳列師盧靜女士等,一同見證了 Breckle品牌的落成儀式。
酒會期間,侯克鵬會長在演說中講到,深圳是中國的設計之都,是全國家具品牌產品設計的風向標,多年來,深圳家具行業始終走在時代前沿,所謂“中國家具看 廣東,廣東家具看深圳”,便是此意。而Breckle品牌舉辦的這場酒會,不僅是深圳家具業日益國際化的表現,更凝練了深圳家具三十年發展的創意結晶。
來自各界的互聯網大咖和設計牛人也紛紛發表對“德國是一種信仰”的不同解讀,來賓在酒會上暢所欲言,打破常規的發布會模式,給到場嘉賓留下深刻印象。
酒會尾聲,Breckle品牌宣布了第一批合作伙伴,并進行現場簽約,在現場有限的簽約時間內,超過2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家具人,與Breckle簽訂 了合作協議。在當下中國家具行業整體陷入寒冬的艱難時期,一舉簽下20余位合作伙伴,無疑證明Breckle這個初入中國的進口品牌,它的強大實力受到了 一致的認可。
超出Breckle預期的是,隨著行業主流媒體紛紛報道,Breckle進駐中國這一事件一度占據各大門戶網站和新聞平臺的頭條,在 家居 業內引起了不小 的轟動。許多消費者通過對Breckle品牌的報道,重新認識了歐式床墊,還有不少對德國品牌興趣濃厚的家具人前來咨詢合作事宜,這是Breckle品牌 始料未及又喜聞樂見的事情。
品牌發布會結 束后,Breckle品牌就算正式進入了中國市場,而上善有為第一階段工作也告一段落。按目前走勢來看,Breckle品牌已經走上了一條平坦的道路,未 來的發展應是一片光明。當我們回顧Breckle品牌進入中國的全過程時,當我們試圖解讀Breckle品牌如何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時,會發現上善有為 團隊是一個繞不開的關鍵。
無論是前期的品牌策劃,還是后期的落地執行,上善有為為Breckle品牌做出的每一個決策,都精準的切中了Breckle品牌當時的癥結。不僅如此, 量身定制的品牌策略和戰術打法,也在關鍵時刻為Breckle品牌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渠道“雙管齊下、各有側重”的策略已是老生常 談,但如何利用好媒體渠道,依然是考驗功力的事情。
2016年是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第一年,各行各業都有可能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當一個行業越是生存艱難,就越能體現行業中幸存企業的優質與特殊,德國 Breckle品牌的逆勢上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Breckle品牌進入中國的幕后故事,也讓我們又一次想起“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一 句名言:“在這個世界里,一個品牌沒有個性主張,沒有差異,就沒有生存的空間”。
品牌的塑造不同于產品的改進,品牌是企業與消費者心智的對話,也是企業價值觀念的一次塑造,打造品牌不是為了追求品牌溢價,而是為企業創造獨一無二的生 存能力。行業的艱難是一場大浪淘沙,在這個產品同質化越發嚴重的世界,只有個性鮮明的品牌才能在企業的密林之中,贏得獨屬于自己的陽光與生長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