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4月24日專電(記者何豐倫、趙剛)廣西壯族自治區質監局日前公布的2015年紅木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53.9%。紅木專家及業內人士建議,投資紅木不僅需要認真檢查“三證”,更需要相應的知識儲備并選擇正規商家。
據了解,在此次抽查的102家企業生產的102批次紅木家具中,合格47批次,不合格55批次。不合格項目主要是產品保證文件及產品用材。相關專業人士提醒,紅木造假手法繁多,包括用雜木造假、用“增色油”造假、“貼標造假”等方式。
“雜木造假”是能夠用皮膚接觸到的地方用紅木,“隱蔽處”用雜木。如今不少紅木造假者采用紅木薄片加膠水,裹上雜木的辦法來以次充好;家具經銷商往往會聲稱紅木年代越久家具顏色越深,用變色油漆給家具涂抹造假,甚至冒充“故舊家具”來銷售;“貼標”“換標”是在原木階段直接造假,如把緬甸、老撾、柬埔寨的紅酸枝標成越南紅酸枝,明明是非洲草花梨卻要標上越南花梨木。
全國紅木家具標準委員會成員張洪林說,根據國家標準,紅木家具產品應具有產品保證文件,包括產品使用說明書、產品質量明示卡、產品合格證等。其中,產品質量明示卡被稱為紅木家具的“身份證”,應包括產品名稱、產品主要用材、產品生產日期、產品保修信息等內容。
張洪林說:“紅木家具投資者一定要‘內外兼修’。‘外功’是購買紅木家具應盡量選擇大型正規廠家和品牌,學會看‘一書一證一卡’,付款后索取并保留發票等憑證,以免出現糾紛維權時陷入困境;‘內功’則是具備一定的紅木知識儲備,不能輕易‘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