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如何才能在這個充滿了不確定性的市場中生存和贏利?全球聞名的技術分析大師馬丁 J.普林格在《投資在第二個失去的十年》里告訴我們,把握經濟周期。經濟周期是指通常4-5年一個周期的正常的經濟漲落。
吳曉波也談到,做企業其實就是跟周期對抗的過程。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基本上是以4-5年一次周期。所以,如果你過去十幾年里,在房地產宏觀緊縮的時候,大規模舉債去購買土地;在經濟相對寬松的時候,大量釋放你的庫存獲得現金儲備,同時加強日常管理,你就能賺很多很多的錢。宏觀的經濟周期、產業周期、企業的發展周期,做企業的人日夜在跟這三大周期對抗。
這讓筆者想起了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定義的企業家精神,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或是以別人沒用過的方式做事的組合。回顧近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中,人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和市場一樣起著決定性作用。企業家的創新創業活動帶來企業發展活力,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家精神對于當前中國經濟轉型、全球經濟增速,科技創新以及收入分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推開“營改增”試點,納稅人由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作為今年確保積極財政政策更加有效、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業界普遍看好該政策對內地房市發展前景的利好。
在公布的“營改增”方案中,建筑業和房地產業適用11%的增值稅稅率,且房地產項目扣除土地出讓金后的余額為銷售額,可以為多數房地產企業減負。此外,房地產企業繳納預售營業款的稅率也由5%減至3%,這一改變也有利于提高房地產企業的現金流通率,對于現金回報率較高的企業來說,利潤的上升空間會更大。
分析認為,土地成本可以抵扣,會為布局一線城市等土地成本較高的企業帶來更大機會。而之前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24個部門宣布出臺實施的“十大擴消費行動”,將會增加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的住宅建設用地供應。這也難怪會有人擔憂房市出現泡沫,不過,不是所有的泡沫,最終都必然破裂的。
“營改增”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臺,無疑將會為內地房市注入新的活力。且4-5年后,供給側改革以及十三五的順利實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利好,本輪經濟周期內地房市向好。
綜上所述,投資內地房市特別是一線、優質二線樓市不會錯,新世界發展就走在了前面。
2015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內地房地產市場被“李嘉誠連續3年拋售千億內地資產”等報道搞得人心惶惶,同是香港富豪的鄭裕彤也將旗下內地幾個城市的項目賣給恒大地產。但李嘉誠是真的跑了,而鄭氏家族沒有。隨著新世界中國私有化的成功進行,新世界發展的企業策略逐漸浮出水面,尤其是在內地房地產領域。
在新世界發展提出私有化方案之前,集團就已積極加快資金回籠。新世界中國在2015年底出售了一系列內地的非核心地產項目,套現達208億元。而本次私有化取得成功,就等于取消了新世界發展與新世界中國之間的不競爭承諾,可以令母公司直接投資內地物業,鞏固內地核心業務在集團內的戰略定位。這在雙方的聯合公告中也已經明確:新世界發展擬于完成要約后繼續進行新世界中國的現有業務,并視乎市場情況而定尋求不同機會以進一步發展新世界中國的現有業務。可以看出,整個私有化計劃是香港新世界為了精簡集團架構,集中發展房地產核心業務的重要舉措。
新世界這個老牌港企,在四十余年的發展中已經非常完善,不僅對經濟形勢高度敏感,對市場也有著極強的應變能力。在內地房地產前景撲朔迷離的局勢下,新世界發展選擇了抓住本輪利好經濟周期,通過私有化新世界中國這一招“以退為進”,著實透露出優秀企業家的決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