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互聯網 家裝 領域爆出了“齊家網出現戰略性虧損”的新聞,一時間眾說紛紜。作為互聯網 家裝 的老成員——齊家網,之前都是賺錢的,只是近期才開始虧損,何況是所謂的戰略性虧損,業內稱其非常難得。
可以說,互聯網 家裝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業信息透明度、降低了 家裝 成本,對傳統 家裝 行業的轉型升級起到了推動作用。比如業內一 家裝 修比價的平臺——優我 家裝 修網,該 家裝 平臺為保障 家裝 質量,尤其針對傳統 家裝 痛點做了多方面的努力。優我家在報價上非常注重公開透明,因此會為業主提供詳細的價格表、并提供報價分析師給出建議。在簽訂合同前,優我家的工程監理會提醒業主所有可能存在的漏項、增項、材料不清項等,還會在竣工階段協助業主對決算的增減項進行分析,真正確保價格無陷阱、無貓膩。同時在裝修施工方面,優我家的工程監理要對水電、防水、泥木、油漆與竣工節點進行驗收,以及對水電和泥木的施作進行巡檢。
幾乎每一家互聯網 家裝 企業都會將“痛點”提上議程,針對諸如工程周期長、價格不透明、材料不合格、設計不精細等等這些常見的傳統 家裝 痛點,提出各種解決的方案和治愈的良方。但是以目前的形勢看,整個互聯網 家裝 貌似還不能夠真正解決行業的痛點。
鏈條長、環節多。整個 家裝 涉及的生產鏈非常長,比如從前期的量房、設計,到選材料、施工、設備安裝,再到后期的軟裝部分等。可以說沒有任何一個生產鏈的長度能比得上 家裝 ,并且 家裝 鏈條的內容復雜,比如地板的顏色、瓷磚的大小,以及插座的位置、電線的連接方式等。倘若細說起來,聽著就讓人頭疼。
無法統一標準。有人說,共享精神不會出現在 家裝 這個領域。比如布線,每一 家裝 修公司可能都有自己的方式與要求,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這種現象會給后期在電器方面的服務造成困擾。再者,就是形態各異的用戶會讓各種標準化沒有施展的空間。用戶永遠是不固定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特別是用戶對一些細節的要求,根本無法標準化。而互聯網 家裝 的標準化也僅僅可以在某些細微環節上進行標準化,大面上的東西還是得非標化。非標準化就意味著不能批量生產,以至于有些痛點就無法徹底根除。
售后問題。比如后期的漏水、電燈出現故障、電器開關出現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在竣工后慢慢出現,而很多用戶不會裝修完立刻住進去,一般都是半年后。可是入住后發現水龍頭壞了,看似是小故障,也許就是這些瑣碎導致各種麻煩。互聯網 家裝 企業能夠很好地解決么?
不過,互聯網 家裝 是依托于傳統 家裝 之上的,其中的多個環節都離不開傳統 家裝 的支撐,而傳統 家裝 的改變和提升又是非常緩慢且笨重的,這個行業的改造不是兩年三年就能完成的,或許我們還需更長更多的時間來等待。盡管現在的互聯網 家裝 可能還無法徹底治愈傳統痛點,但任何前行都是進步,總比裹足不前要好得多。所以作為互聯網 家裝 的創業者們,不能失去信心,要以解決傳統行業痛點為己任,雖任重而道遠,可未來一定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