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魯班伍炳亮攜精工佳作詮釋當代工匠精神
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于2016年5月12日至16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本次文博會繼續堅持“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辦展方針,以“博覽與交易”為主題,設五大板塊,主會場設九大展館。其中,位于9號管的工藝美術展是歷來文博會廣受關注的展區,被譽為“國寶館”。而精品紅木家具則是9號館中的重頭戲,在每屆展覽中備受期待。本屆文博會中,被譽為“嶺南魯班”的傳統家具設計大師伍炳亮,攜國寶級海南黃花梨家具精品亮相,借由文博會這一平臺向社會展示當代仿古家具的精品形象,以及他對當代工匠精神的詮釋。
伍炳亮先生近照
工匠精神并非口號,極致追求展現藝術魅力
在生活方式與審美習慣發生極大變化的今天,傳統家具要想經受住時代浪潮的洗滌與打磨并最終在市場中博得一席之地,就必須以真正的工匠精神來打造站得住腳的核心品質。在中國傳統家具設計制作的大師級人物伍炳亮看來,工匠精神并不是一句口號而已,而是數十年如一日對傳統家具設計制作藝術的孜孜追求和身體力行。
伍炳亮先生入行三十多年來,他對明清家具的造型、風格、工藝以及文化內涵有著獨到的見解。他雖然身處嶺南,被譽為“嶺南魯班”,但他創作從未被一地一域所束縛,而是博采眾長,從漫長的家具發展史和明清三大傳統流派中汲取豐富營養,藝術風格涵蓋“廣、京、蘇”三大體系,形成獨具特色的“伍黃”風格,作品以“型精韻深、材藝雙美”的藝術特點深受國內傳統家具資深專家學者、收藏家的肯定與推崇。
明式海南黃花梨四面平帶托尼大畫案(伍炳亮精制)
此次出展文博會,伍炳亮帶來的作品皆是其近年來的心血佳作。材質上,這批家具所用之海南黃花梨木料,都是歷經數年積攢的油梨老料,在一木千金的行情下更顯得彌足珍貴。為了使制作出來的家具紋理協調統一,伍炳亮對家具材料選配非常嚴謹,有幾件家具的配料甚至耗費十多年才得以齊備完整,以求達到中國傳統家具制作中用料“一木一器”的最高級別,再配合全榫卯可拆裝家具的工藝,打造可以傳世的珍品;在造型的把握上,伍炳亮將其三十多年從業歷程中搜集到的經典款型、圖樣融會貫通,以集大成的表現設計出許多當世佳作;工藝制作上,從選料、配料、開料、開榫、雕刻到最后的打磨,每一個細節伍炳亮都親自把關,與跟他合作幾十年的老工匠們一起把家具做到極致。
明式海南黃花梨素身圈椅(伍炳亮精制)
在此次參展的家具中, “明式海南黃花梨素身圈椅”就是精選海黃油梨野生林老料制作的,其紋理瑰麗華美,色澤油潤光滑,整體線條流暢生動,展現了明式家具端莊典雅的藝術特點。而另一件“明式海南黃花梨四面平帶托尼大畫案”則用料豪奢大氣,造型磊落簡俊,是明式家具中殊不多見雄偉恢弘的重器。伍炳亮介紹,這次參加文博會的精品家具是精心挑選的,既有家具款型功能上的不同,也有造型與風格上的差異,想向大眾展示傳統手工藝的文化內涵與明式黃花梨家具的藝術魅力。
談起工匠精神,他坦言:“工匠精神不是時髦的口號,也不是對一件家具制作花了多長時間或者工藝做到什么極致的效果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需要對自己做的事情有信仰,從內心尊敬傳統的文化和工藝,在心態上永遠恭謹細致。有句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進入這個行業三十多年,對家具制作的興趣越來越大,感情越來越深,在家具制作中得到的快樂也越來越多。現在回想起來,進入這個行業是我一生最正確的決定之一。和創業初期相比較,現在做家具既不是一份工作也不是一門生意了,而是我的興趣和愛好。我認為工匠精神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心懷敬畏,認認真真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
工匠精神呼之欲出,紅木家具行業急需轉型升級
國家總理李克強在多個重要公開場合中提出“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讓追求卓越、崇尚質量成為全社會、全民族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一時間,“工匠精神”成為熱門的時代新詞,各行各業都在推行和倡導。而對于紅木家具這樣從傳統手工業發展起來的行業來說,當代工匠精神更是呼之欲出。
飛速發展的紅木家具行業,經過盲目擴張膨脹的前十年,從2014年開始顯現出行情驟冷的局面,紅木家具行業終于開始面對反省自身、轉型升級的轉折期。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現代手工產業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紅木家具行業也開始逐步大批量地采用機械化的生產模式,大程度上取代了原本的手工作業,盡管從工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進步。但是立足于紅木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來分析,過度的批量化生產模式讓傳統家具與現代家具、實木家具存在混淆。且長此以往,傳統家具的手工技藝傳承可能會面臨危機,而過度地生產則對珍貴的木材資源造成難以彌補的消耗,紅木家具行業的轉型升級已是迫在眉睫。對此,伍炳亮表示,工匠精神是打開行業轉型之路的重要武裝,行業應當積極倡導,并通過各種有影響力的高端平臺進行大力推廣。
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鄧雪松評價說:“中國歷史上名貴硬木家具大多數是聘請著名工匠上門制作,技藝的傳承通過師徒之間口傳身授,薪火相承。家具制作既是這些工匠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攸關他們的行業身份和地位高低,在那個時期工匠精神是廣泛存在的行業操守與信仰。而當今行業發展則是以企業形態的批量制作來滿足市場消費需求,“家具作品”演變成了“家具商品”,特別是在批零兼營、薄利多銷的發展模式下,工匠精神被沖擊得難以找尋。伍炳亮先生近年來不惜耗費巨資收藏海南黃花梨良材,從繪圖到選料開料、設計與制作均全程參與把控,親力親為,這種家具制作的方式與心態是對傳統工匠精神的回歸,見證了中國當代仿古家具的最高水準。這批家具既是伍炳亮先生對自身的總結,也昭示了傳統家具有續發展的方向。”
文博會以精工制作為本,傳遞工匠精神力量
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的深圳文博會是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博覽和交易為核心,打造中國文化產品與項目交易平臺,促進和拉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產品走向世界。文博會開辦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二屆,本次也是伍炳亮第十次參展,此前的九次盛會中,伍炳亮都連續奪得素有工藝美術行業“奧斯卡”之稱的“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他表示,紅木家具成為文博會的亮點項目,體現了中華民族手工藝術的重要地位,每次參加文博會他都提前幾個月甄選展品,心情像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每次參展都是希望借助文博會這樣的高端平臺,與真心喜愛傳統家具藝術的朋友多多交流,也想借此向社會展現他通過身體力行所感悟到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