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訊(郭亦非)在經歷了春節前后的暴漲之后,北京樓市進入了一段冷靜期。從3月份開始,市場實際成交量出現環比下降,而這一趨勢延續到了5月份。
據偉業我愛我家集團數據中心統計,5月中上旬(1-20日)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5130套,環比4月同期下降了33.8%,成交均價為32800元/平米,與4月同期基本持平。北京全市二手住宅5月中上旬共網簽14202套,較4月同期下降了16%;成交均價為43000元/平米左右,與上月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對騰訊財經表示,從北京二手房來看,3月份網簽3萬多套,4月份下降到2.6萬套,預計5月份將進一步環比下降到2萬套左右。
“房價和股價一樣,放量就會放價,縮量就會減價。”胡景暉認為,房價的變化,一般要比交易量的變化滯后3個月左右,隨著北京樓市整體步入新一輪降溫周期,預計6、7月份,北京房價或將出現一輪回調。
胡景暉是在我愛我家成立16周年紀念期間接受騰訊財經專訪時做出上述表示的。2000年5月,我愛我家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2年完成全國7城布局;2010年,我愛我家與偉業顧問合并,組建成為目前的偉業我愛我家集團。目前,該公司目前在全國13個城市,擁有近2000多家連鎖店面,40000多名員工。中國房地產經紀行業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鏈家、我愛我家和中原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一輪一線城市樓市漲價潮,同時也將房地產中介行業推到了風口浪尖上。相比在全國因大舉并購而風生水起的鏈家而言,偉業我愛我家受到的監管壓力要小得多。備受爭議的首付貸產品被叫停之時,我愛我家曾經澄清稱,該公司并未涉足首付貸業務。在接受騰訊財經專訪時,胡景暉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在“跨界”、“互聯網+”的大潮之中,我愛我家并未推出首付貸產品,是否因為創新步伐落后對手?加入我愛我家已經15年的胡景暉認為,這主要在于我愛我家主動選擇了更穩健的發展步伐,很多新事物,會在看清楚了趨勢的情況下再進入。“但我們也并不保守”,目前,該公司正在O2O領域及海外市場布局拓展,上線了長租公寓品牌“相寓”,以及海外置業平臺“海外有家”。
“千年老二”為何不著急搶第一
在房地產經紀市場,我愛我家被戲稱為“千年老二”。過去的十余年里,曾有不同的公司占據著網點規模的“頭把交椅”,但我愛我家始終處于第二。
去年,占據北京二手房市場份額近50%交易量的鏈家出走北京,前往一二線城市進行火速并購擴張。在1年內連續發起11項并購,上海德佑、重慶大業興置業,成都伊城、廣州滿堂紅、深圳中聯及大連好旺角悉數被左暉納入到鏈家旗下,將疆域迅速從北京擴大至華東、華南以及西南。據鏈家理財運營年報顯示,鏈家在2015年底時進入了全國24個城市,實現了7000億房產交易額。
對于鏈家的高速擴張,我愛我家并未著急跟進。“大家發展階段并不相同,此前我們已經靠直營的自我擴張,以及加盟和收購的方式擴展到如今的13個城市。房地產中介業務,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人’的行業,大規模并購完成后,交易系統能否對接、文化能否融合、人員能否留存,這是關鍵之處。”胡景暉表示。
他稱,我愛我家堅持穩健的發展道路,雖然看起來很慢,但同時可以規避掉很多風險。胡景暉認為,對于中介公司來說,20個城市是很大的瓶頸,如果過快越過20個城市,“跑得太快的,實際上最終結果不一定很好。”
一個案例是,2008年,創輝租售集團在短時間內,以1600多家分公司、20000多名員工,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網點最多的中介公司。但很快崩盤,不得不退回深圳本土市場;此外,還有順馳、中大恒基等中介企業也同樣經歷了規模快速擴張后又急速崩盤的歷史。
胡景暉拿網球比賽中的專業術語“非受迫性失誤”舉例稱,“我看到很多大公司并非因為市場周期、政策風險或者真正殘酷的競爭才慢慢銷聲匿跡,多半因為自身的非受迫性失誤所致,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基本的商業倫理及法律規范不能背離”
此前,3月2日,鏈家集團董事長左暉曾經就是否擴張過快的問題,對騰訊財經表示,“鏈家自己內部一直不太認為我們的擴張很快,背后也是因為有一定的信心。”
今年4月份,有媒體報道稱,鏈家已經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達60億元人民幣,估值約為368.5億元。與此同時,鏈家地產的上市計劃也隨之浮出水面。不過,這些數字和報道未獲得鏈家的官方證實。
對于競爭對手在資本上的動作,偉業我愛我家會否跟進?對此,胡景暉稱目前沒有可披露的信息。不過,他強調說,不管是資本還是技術,還是其他的資源,都會為企業發展本身助力,但是真正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還是在于經紀行業的本質,即保證客戶交易安全,提供專業化的服務,盡可能提升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不管是自有資金,還是銀行貸款,還是戰略性投資,錢本身要怎么用好才是最關鍵的。”
不懼互聯網中介挑戰
除了我愛我家、鏈家這樣的老對手之間的競爭,中介市場同時也迎來了愛屋及屋、搜房等等新的玩家。在諸如打車、零售等傳統線下商業生態被互聯網深刻改變之時,這些新型互聯網房屋中介公司也以顛覆鏈家、我愛我家這些傳統中介作為自己的目標。
但在胡景暉看來,“來勢洶洶的互聯網公司并不可畏,線下的過程很復雜,鏈條很長。目前主流的互聯網房產中介的定價,經過測算是賠錢的。沒有持續的盈利點,低價策略便無法延續。”
今年年初,憑借“二手房居間傭金1%”、“租房傭金全免、減半”等燒錢模式迅速占領市場的愛屋及屋,在上海率先恢復收取租房傭金。與此同時,搜房網也打破不開線下門店的承諾,也加速鋪店。當初,互聯網中介提出的“低傭金;高薪資;不開店”等區別于所謂傳統房產中介的三大特色,目前已不再被堅持和高調宣傳。
在胡景暉看來,房地產中介市場中,從來不存在創新和傳統兩個陣營,原來打著高分傭金、低收費,不開店旗號的互聯網中介,現在也開始往傳統路子上靠攏,而類似我愛我家、鏈家這種所謂的傳統中介,也開始向互聯網方向轉型、
去年9月,繼鏈家推出長租公寓品牌“自如有家”后,我愛我家也把旗下運營了16年的“房屋管家”業務剝離出來,推出房屋資產管理專業品牌——“相寓”。截止目前,相寓在全國7個城市房源保有量達12萬套,約30萬間,物業資產管理規模逾3000億元。
據自如上海CEO周藝君在5月13日介紹,截止目前,自如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累計擁有50萬自如客,擁有自如友家20萬間。這一數字低于胡景暉披露的“相寓”30萬間。胡景暉稱,“相寓”的推出,是希望在億套存量房交易市場中“捍衛自己的領先地位”。
去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提到,積極發展包括客棧民宿、短租公寓、長租公寓等在內的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的細分業態。這是出租公寓首次被寫進國務院的政策文件。
數據顯示,中國存量房近億套,近25%的空置率主要流向租賃市場,但仍有大規模的存量房亟待盤活。
胡景暉認為,整個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從開發到后開發、從增量到存量時代,很大程度上要把原有資產盤活。早在15年前,我愛我家便在北京開展房屋管家業務,此次將此塊業務從集團剝離,創立新品牌“相寓”,啟動向資產管理業務的轉型升級,也是順應房產O2O平臺正在構建的行業格局下主動進行創新求變之舉。
試水海外中介業務
隨著中國居民海外置業潮的發展,我愛我家正試水海外業務。
數據顯示,中國買家去年在美國購買了大約3.5萬套房產,總價值共計約286億美元。中國的個人投資者已經超過加拿大,成為購買美國房產最多的外國買家。與此同時,諸如綠地、萬科等房地產開發商也加快赴美投資蓋房步伐。
盡管潛力巨大,但海外置業市場痛點在于人與房子的相互關系。與國內先找房再找經紀人的購房習慣相比,海外置業場景卻是人與人,先找人再找房,通過熟悉當地的經紀人才能準確把握一所房子背后所延伸的囊括衣食住行等服務功能。
5月7日,我愛我家在北京舉辦美國王牌經紀人見面會,正式對內推介“海外有家”這一海外置業一站式服務平臺。事實上,2013年底,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就成立了海外事業部,成為國內第一家啟動海外業務的經紀機構。業務覆蓋范圍迅速拓展至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日本等五十余個國家。
對于我愛我家的海外置業平臺來說,他們希望聚合國內有購房需求的客戶,在平臺上找到持有牌照的專業華人經紀人,然后前往海外當地進行巡回實地考察看房。
對于這一項目的贏利點,胡景暉表示主要為廣告費的模式,“海外經紀人會從平臺上獲得很多優質的客戶,通過發布個人信息以及房源資料進行攬客,平臺可以收取廣告費,當然。另外海外房地產項目去推廣的時候也有廣告費的收入,但目前來講還是免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