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中的好房子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對建筑行業來說,遮風擋雨、防寒避暑僅僅是滿足可以住的最基本需求。而面對當前日新月異的環境和人們不斷提出的住得好的新要求,好房子更需要滿足的,是現代人對于科技、生態、安全、舒適等未來房屋的幻想和期許。
生態節能和建筑藝術完美融合 原來生活可以是這樣的
想體驗真正的“未來房屋”,一定要先去萬科住宅研究基地看看。作為萬科實踐中國住宅產業化推廣應用的起始地,建研中心是國內唯一的房地產高新技術企業、博士后實踐基地,國際領先的綠色生態基地,被譽為“鍛造好房子的實驗室”。
無論是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地緣熱泵,還是太陽能、水循環再利用,或者對自然采光、通風等建筑技術的探索,都體現著萬科住宅研究基地想要真正實現零碳、零能耗、零污水排放、零垃圾排放的最高生態目標。例如建研中心由27個廢舊集裝箱建成的食堂,樓頂植有草皮用來降溫,屋旁種了各種花草用來調節氣候,屋內還使用了太陽能空調、太陽能熱水器用來節約資源。
圖:廢舊集裝箱建成的飯堂 屋外種植綠化調節氣候
建研中心從建筑設計上開始就著力最大程度節省能源的萬科零碳館,更充滿了對未來房屋的各種前沿設想和創新實踐。零碳館外墻屋面主要由大小圓圈鏤空錯落排列的預制混凝土板(PC預制板)做成,這些圓圈不僅具有建筑藝術的美感,而且能通過管道將室外的自然風導入到室內,達到更好的通風和采光。館內走道的燈光則全部取用自然光,通過光導體從屋頂導入到室內天花板的頂燈。此外,零碳館還設有“風”、“熱”、“光”、“水”等主題展廳,從對大自然的模擬和體驗中,例如白蟻穴的通風構造、模擬地震體驗屋、百葉窗自動調節開關等,探索建筑產業的未來科技。
圖:萬科零碳館外墻屋面創新設計與通風技術
BIM技術數據化模擬建筑藍圖 蓋房子還可以像搭積木一樣簡單
隨著互聯網的跨界融合,建筑產業正在逐步脫離傳統的施工方式,延伸著新的產業生態。無論是BIM技術的不斷推廣使用,還是住宅產業化的研究及實踐,都是當前建筑產業備受關注的焦點。
作為國內BIM技術深度應用典范,中建三局的華潤深圳灣商業中心項目算得上另一種意義的“好房子”。據統計,這一項目總建筑面積77萬㎡,占地8.57萬㎡,由400m華潤總部大廈、264m六星級酒店、145m萬家總部大廈、2棟168m悅府住宅,以及31m獨立萬象匯綜合商場組成,總投資200億元,是集商業辦公、酒店住宅、觀光娛樂、會議中心、交易中心、餐飲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體建筑群,建成后將是深圳最大的商業綜合體。
圖:中建三局華潤深圳灣國際商業中心項目BIM展示圖
華潤深圳灣項目利用BIM 5D平臺,通過BIM模型集成各項關鍵信息、模擬施工過程、提供核心數據,實現了整個項目的精細化管理。此外,天寶放樣機器人、激光掃描儀、運維管理系統BIM-FIM、物聯網、互聯網+BIM移動終端、華潤智慧工地、制冷機房模塊化預制及裝配式施工、中建三局智能頂升模架體系、無人機巡視等建筑產業高新技術都在這一個項目上完美體現。
如果說華潤深圳灣的BIM數據化模擬可以讓人們提前看到一個復雜、龐大建筑項目的落地藍圖,那么萬科住宅研究基地的住宅產業化將帶給人們的,則是像搭積木一樣蓋房子的新型施工體驗。
流水線,這個在制造業已經模式化的技術,如果應用到建筑施工中將會帶來怎樣的變革?萬科住宅研究基地正試圖通過這樣的工業化模式顛覆傳統的建筑生產方式,締造一個新的住宅時代。試想從工廠預制好成型的陽臺和開好了窗戶的墻面,再運到施工地區組裝起來澆筑成型,既節省勞動力、縮短工期、保證質量,又沒有塵土漫天、沒有機器轟鳴、沒有散落滿地的鋼筋木材,是否會迎來建筑施工行業新的春天?
圖: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
2016中國建設行業峰會 權威專家帶你現場觀摩
“好房子”原來是這樣的,怎樣才能一睹為快呢?今年6月16至18日的第七屆中國建設行業年度峰會上,業界權威專家將陪同與會人員現場觀摩華潤深圳灣和萬科住宅研究基地兩大經典項目(二選一)。
屆時,與會人員不僅將在萬科住宅研究基地看到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誤差被機器準確控制在微毫之間的各種墻體、地板,看到高度達到112.9米的中國第一個、世界第一高的住宅性能測試塔,看到匹配全面 家居 解決方案的人性化的戶型設計等,還將由權威專家解讀體驗華潤深圳灣從前期立項到施工、運維、管理,再到最終完成整個流程拿出最高質量的住房的全流程BIM技術深度應用。
本屆峰會主辦方之一、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商廣聯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表示,觀摩項目想展示的,不僅是當前的建筑趨勢與需求,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的傳遞,以及人們對未來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峰會作為中國建筑行業的風向標,云集數十名業內專家對分別在“BIM+”深度應用及住宅產業化、綠色生態基地上有啟發性地位的兩大案例進行講解,并聚集業內頂尖人才進行現場觀摩,力求更深入地了解新技術、汲取項目經驗,促進中國建設行業緊跟時代步伐,發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