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門020、出行020、叫餐O2O等大熱的今天,有人說,社區O2O終歸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角斗場。這話似乎也不假,在經過瘋狂的資本運作后,社區O2O今年進入斗牛士的“休整期”,有人甚至斷言社區O2O的資本寒冬已經來臨。盡管如此,“社區”這個超級入口還是一直被虎視眈眈,BAT、京東、順豐、花樣年以及各大地產服務商、物業公司仍是使用十八般武藝各顯神通,各有各的招數和套路,各玩各的噱頭和玩法,目的都是奔著“超級平臺”而去。然而,千帆過境,繁華過后,總有些思考和沉淀,今天借長城物業9月份深圳“一應云聯盟大會”這個行業盛會召開之即,我們來說說關于社區O2O的“那些事兒”。
一切不談“服務”的020都是“耍流氓”
跳出O2O “讓我歡喜讓我憂”這番所謂情懷調調,我們就來談談“服務”!
基于社區這個場景的生活服務一直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服務的本質并沒有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帶來本質改變。社區O2O開始回歸本質,談“服務的深度感”才是做社區O2O的端正態度。
“做社區O2O更需要有工匠精神,你得更加關注業主的需求,更加用心打磨服務細節,我們長城物業與我們眾多的合作伙伴有這個基因”。2015年,長城物業總裁陳耀忠在“一應云聯盟大會”,面對全國物業同行們堅定的喊出“服務型工匠”才是社區O2O的初心。
度娘一下關于社區O2O的產品,整個搜索界面全是“商業之道”“電商平臺”“整合資源”之類,卻鮮有關于強調服務類的字眼,而社區O2O唯一能參與競爭的資本,就是帶有“地域屬性”的精準服務。其特殊之處在于,它并非致力于解決某種需求,而是完善一個社區生活的服務場景,解決的是復合型需求。所以,社區O2O其主旨是對線下行業的改造和服務提升。
“經過我們多年的社區服務經驗,基于社區服務性質的社區020一定要讓用戶有很強的軟件附著力,在用戶的腦電圖里要把這種場景化需求描繪出來。社區O2O的最終落地還是要回到社區本身的物業基礎服務和生活服務。物業公司在找切入點的時候應該盡量要揚長避短,堅持從擅長的‘服務’來切入,加強物業服務工具屬性,在這個基礎之上疊加符合住戶期望的增值產品,這樣才能真正激活社區這個大的流量。”長城物業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一應生活首席執行官呂雨華的這番話,一語道破行業關鍵!
一應生活:“管家實名制”服務才是硬道理
然而,現實痛點是,做好“服務”并沒有那么簡單!
社區服務作為一個非標產品,按當前的技術水平衡量,要滿足上門服務,有不能忽視的物理邊界。一旦出現問題,找誰來負責買單?有意思的是,做社區O2O,大家幾乎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物業”這個入口,打起了“管家”這個服務牌。實際的情況卻是,太多的社區管家空有其名卻并無實質性的服務,讓這個社區O2O的王牌,變成了一把難出之牌。“在社區O2O領域,大家都在角逐‘權利的游戲’,我們卻在‘肖申克的救贖’!夢想和情懷最終要落實到行動”。長城物業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一應生活首席執行官呂雨華的笑容背后,或許代表了大多數社區O2O經營者的心路歷程。
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要去做好“服務”,卻需要耐住性子去“等、磨、練”,這才是做社區O2O的正確的姿勢!
經過5年社區O2O實踐,長城物業旗下社區生活服務平臺-----一應生活,今年品牌戰略實現全面升級,提出“我身邊的生活管家”的品牌定位,推出“實名制管家”的服務機制。“服務才是硬道理!一應生活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實名制管家’一對一連接社區業主,聚焦物業核心服務,全面對接社區業主復合性需求,把服務場景落實到‘人’,從管家到平臺,實現物業服務向生活服務全面升級的華麗轉型,從而實現讓社區生活更美好”。長城物業集團高級副總裁兼一應生活首席執行官呂雨華詮釋全新品牌戰略的同時也解讀了整個社區O2O的現狀。
熟人社區+家門口場景模式
在“實名制管家”服務下,我們可以想象,一個全新的“熟人社區”正在回歸:
通過‘熟人社會’人文意識回歸鄰里間這種“共有管家熟人”的方式,‘實名制管家’變作為’IP’建立和業主的熟人圈,與業主從原來的弱關系變成強關系,共享價值觀以及變現價值,解決了社區O2O消費邏輯中的依賴、信任、安全等核心問題,同時也釋放了物業型社區O2O的核心勢能,這是共享經濟下變現模式的創新!
在“實名制管家”服務執行落地層面,一應生活實施了“三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細化、服務精細化),以服務質量和經營結果為導向,每周一個主題針對小U生活管家開展了服務場景優化的工作,意在打造一支“服務型工匠”團隊。同時,以“APP、400熱線、微信、物業管理處、社區便利店”為全方位入口渠道,為社區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全面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服務就在家門口”的社區生活體驗場景。
大數據讀不出場景,在大多數人還在困惑社區O2O的場景模式到底是什么的時候,一應生活提出“家門口”模式,或許就是最好的答案!對于社區用戶來說,“家門口”是生活場景,對于商戶來說,“家門口”是區別電商和店商的第三級商業場景。同時,有別于傳統電商線下延伸的“到家服務”,“家門口”場景重構社區O2O中的產品、營銷、渠道、推廣等,發揮物業在社區“服務就在家門口”的優勢,一切為社區生活所需,連接內(業主需求)外(商家)。把“家門口”變成物業型社區O2O的競爭壁壘,將一切競爭者拒之門外,也幫助和連接供應商和住戶,真正實現“最后一公里”的服務,打造移動互聯時代“家門口”的社區服務生態圈。
再“美好”的未來,也總是要有“人”去實現,不是么?要想社區O2O不再“霧里看花”,一應生活“實名制管家+熟人社區+服務就在家門口”的場景模式,或許能讓我們真切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