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迎來了政策調控的最蕭條時刻。國慶黃金周房地產成交量跌至近8年來的最低谷。眾所周知,家電市場很大一部分需求來自房地產成交量的拉動。因為與房產銷售息息相關,房地產市場的景氣度一直備受家電行業相關廠商的關注。如今隨著各地樓市調控效果的逐漸顯現和釋放,整體房地產市場下滑,對家電市場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
國慶期間,原本屬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銷售旺季,但是今年卻隨著國家對樓市調控效果的發酵、發力,整體呈現下滑趨勢,不但一線城市樓市成交不斷回落,很多熱點二線城市同樣出現成交下滑。可以說,大中城市如今已經是一片的蕭條和低迷。
來自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30個熱點城市簽約大幅度下調。其中,北京新建住宅7天網簽116套,二手房網簽27套,均是2009年來的歷史最低值,同比跌幅達到了65%。上海前7天網簽新建住宅178套,比2016年同期跌幅達到了78%。深圳前7天簽約445套,同比2016年同期的508套下調了13%。
政策收緊,調房貸款利率,嚴控消費貸違規購房等,都導致今年“金九銀十”成交房地產成交量的下滑。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像南京、福州等二線城市的銷售量下調比例也高達30%以上。當然,國慶期間樓市降溫只是今年樓市不斷冷靜的一個縮影。一年多來,以北京為首的全國熱點城市也發布了多輪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歸冷靜。
可以看到,房地產成交量大跌,以及市場熱度的降低,對廚電、空調等受地產拉動比例大的產業,短期內必然會出現需求收緊的狀況。而且相對房地產來說,家電市場一般滯后6個月左右,家電行業擔心銷量有一定道理。不過,普遍觀點認為,房地產調控對家電產業的影響短期內相對明顯,但長期影響有限。
一方面是住房需求不變,房地產調控讓樓市降溫,但市場剛性需求仍在,不會影響這部分人的購買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家電市場還包括原來保有量,更新換代等需求。加上城鎮化發展,農村市場需求擴容,海外市場開拓等,家電行業整體需求影響不會特別大。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中國家電行業轉型升級后抗擊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比如白電產品轉型升級過程中,變頻淘汰定頻,智能取代非智能,大容量代替小容量,更靜音產品等等,都是產業發展的動力,也拉動產品進入更新期。而且很多大品牌家電產品正加速出海,即便短期國內市場需求有所收緊,海外拓展的步伐也不會停下。
所以,對家電產業發展來說,擔憂房地產調控雖說不是杞人憂天,卻也不必過度解讀。企業最需要做的還是加快轉型,走高端,開拓新需求。以變應變,才是行業和企業的制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