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村上春樹君的“小確幸清單”火了之后,許多人開始找尋日常生活里的幸福感。中國擁有4億人次的太太們,每位太太都為自己的家庭日夜操勞,付出心力。然而她們的付出卻常常容易被忽視。在面對諸多煩惱和壓力時,中國太太們的幸福感究竟如何呢?
2017年9月20日,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廣東好太太集團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太太群體,聯合網易 家居 發起了對中國太太“幸感”指數的調查。歷時一個月,根據大數據和調研結果分析,最終形成了一份客觀、真實、系統、權威的調查報告——《2017中國太太“幸感”指數白皮書》。
本次報告對中國已婚女性的生活質量與主觀幸福感的現狀進行了多維度的解讀,并深入探究了影響主觀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我們相信,這份報告會成為理解和研究中國家庭生活可資借鑒的參考。
本次調查人群中80后已婚女性占比最大,占56.4%,70后已婚女性占19.9%,90后已婚女性占16.9%。而其中婚齡達到1-7年的占比最大,已育有子女的高達86.2%。
從就業程度來看,職業女性占62.3%,全職主婦占23.2%,自由職業者占14.5%。
超過7成的中國太太認為自己生活幸福

幸福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在于你的生活態度。敢于表達自我的中國現代女性,對幸福生活也有自己的見解。通過數據的深度挖掘我們發現,認為自己目前生活非常幸福的達到33.9%,認為比較幸福的占40.2%,認為一般的占21.3%,而認為自己目前生活不幸福的僅占4.6%。
家庭關系是影響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

幸福看起來是相似的,工作穩定、收入高、各項福利有保障,這些都是幸福的物質保障。而對于67.1%的中國太太來說,家庭和諧、和睦才是幸福最重要的。
家庭關系成為影響女性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其中夫妻關系又是重中之重。積極的家庭環境、界限分明的家庭結構和協調的家庭功都將有助提升已婚女性幸福感。
多數中國夫妻注重日常交流

數據顯示,32.4%的受調查者會與伴侶無話不談,認為與伴侶無話可說的僅4.6%。平等友愛的夫妻互動模式,會使女性擁有較高的幸福感指數。溝通其實不只是體現在言語上,我們還可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對彼此的感情,比如走路時牽手,經常擁抱對方等。
家務活還是太太們承擔得更多

時代在進步,女性的經濟地位、社會地位及家庭地位也都在提高,但家務勞動分工中,不管是拖地搞衛生、還是洗碗洗衣服都是女性承擔得更多一些。工作壓力、撫育孩子、承擔家務幾座大山壓下來,能不影響女性幸福感么?
孩子給中國太太帶來更多的是幸福感

生育作為個體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對女性的主觀幸福感有巨大的影響,正如調查數據顯示,有66.8%受調查者認為有孩子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但也有少數家庭不被生育問題而束縛。
64.2%的受調查者認為生兒育女會給家庭帶來一定的壓力,但是幸福感更強;另有20.1%認為完全沒有壓力。
生活習慣對婆媳關系影響最大

家庭成員關系中,最受關注和令人頭疼的依然是婆媳關系。在這個問題上,67.1%的受調查者認為婆媳關系不好是由于生活習慣不同造成的,50.6%認為由文化背景不同造成;35.8%認為由性格不合造成。
婆媳關系,本質上還是一個人與人交往的問題,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化解矛盾。
中國太太仍將當家庭放在第一位

女性因其特有的細膩、感知和溝通力,在職場上發揮著與男性同樣重要的作用。
從這份大數據中,我們得以深入了解女性在面臨事業與家庭平衡時的矛盾心理和巨大壓力。
雖然,大部分女性希望實現家庭與事業的兼顧,但現實往往讓多數職業女性陷入兩難,當家庭和事業發生矛盾時,72.4%的女性表示會以家庭為重。
想了解更多中國太太“幸感”的秘密,請關注廣東好太太集團微信公眾號,查看完整版《中國太太“幸感指數”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