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金意陶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何乾與眾嘉賓擎舉水杯,由綠色新材構建的綠色盆栽注入了清水,佛山金意綠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意陶•新材”)在現場眾嘉賓掌聲中宣告正式成立。在這場于佛山希爾頓酒店舉辦的“中國綠能新材料高峰論壇暨KITO新材戰略發布會”上,“KITO金意陶新材 為綠色節能而來”的字樣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何乾在會上宣布,此后金意陶的集團業務模式,將由單一瓷磚向瓷磚和新材兩個板塊過渡,將由單一的裝飾行業向建筑和裝飾兩個行業延伸。

佛山金意綠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三年來,金意陶始終踐行“調整、轉型和升級”的企業發展之路,產品由經典仿古向“質感”轉型,搶占現代仿古磚產品IP;提出了符合國家潮流的標準發展的終端店面,并應用信息化、數字化營銷的方式,實現了BC兩端的無縫連接……
何乾在致辭中表示,建筑和裝修一體化是行業的課題,而如何使綠能新材,成為裝配式當中的常用基材是下一步研發的重點。“金意陶力爭成為中國節能綠色高品質建筑的引領者。我們會與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中國建材規劃研究院、中國建筑標準研究院、中國科學廣東規劃學等研發機構進行深度合作,爭取在2018年成立一家具有材料研發和材料應用為一體的民間研究院。”
發展綠色建筑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需要
據悉,全國目前有480億平方米的建筑,其中99%為高能耗建筑,至少1300多億平方米需要進行節能的改造,同時,新老建筑的更新速度加快,建筑大耗能、建筑垃圾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從中央到地方,綠色建筑標準的實施方案也陸續出臺。佛山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昌群指出,廣東省綠色發展的理念提出,十三五期間要開展綠色制造體系的建設,建筑實用功能必須突出節能、節力、節材和環保的要求。建設生態城市,發展和推廣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才能推動新型城市化建設。而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綠色建材與工程建設必須走在全國的前列。
關于綠色建材如何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廣東省綠色建材與工程委員會主任黃沃在致辭中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的關鍵是健康和綠色,在新城鎮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綠色建筑將是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方向,推廣綠色建材和綠色建筑是實現我們新型城鎮化建設融合的必由之路。

佛山市政府、重慶榮昌區政府、中國建筑材料規劃研究院、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
廣東廣東省綠色建材與工程委員會、中華環保聯合會領導致辭
在知識經濟時代,標準越來越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助理兼宣傳部長李瑞東、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認證中心建筑產品應用技術研究所所長羅文斌均表示希望新型建材快速地建立標準體系,融入目前的建筑體系之中。
“六年前萌生的種子終于發芽”
當前,國家推進碧水藍天中國夢。循環經濟、綠色節能、裝配式建筑等國策一一落實,隨著金意陶集團轉型升級,發力嵌入結構性建材領域。“在六年前的一次戰略會議上,把固體廢料變成建筑需要的節能和環保材料,是我們最初的想法。”金意陶集團副總經理兼金意綠能公司首席產品官王竹,隆重推出金意綠能一號產品,輕質高強節能板材——簡稱LSEE板材。
他介紹,LSEE板材最大的亮點是采用建筑陶瓷生產過程中各種廢磚、煤渣、拋光渣、壓榨泥作為原料利用率超過85%,同時,已研發完成用煤矸石、河道瘀泥、鐵礦渣等固廢生產的配方體系。對于傳統的墻材,LSEE板材在輕質、體薄、強度、節能、防水、防火、隔音、快裝8個方面都能顯示出革命性優勢。
經過6年多持續跟蹤、專用生產和工藝的研發,金意陶還實現LESS板材卓越的獨特功能——更大、更強、更省。“更大”的要求不僅是大,它可以調尺寸,滿足裝配式建筑對于規格的多方面的需求,在建筑后期的拼接,能做到一板到位、無縫完成、快速安裝、結構優化,更加節省、完全定制。“更強”,復合密度的不同材料,有關我們采用全自動的多功能的物料系統,可以采取不同密度的材料,實現我們三明治式的板材。“更省”是采用分段式輥道窯生產技術,它是一種成本可負擔的建材產品,降低成本才是最終的目標。
不僅可以應用于內部墻,還可以用做天花、保溫的外墻、快裝營房,實現裝飾和結構的一體化、結構和噴涂一體化。做深加工的產品、做雕刻的嘗試,都是金意陶在一號產品中做的加法。

金意綠能公司首席產品官王竹與戰略合作方簽約
聚焦綠色建材與節能建筑的未來
綠色環保建材作為未來建材發展重要趨勢的產品,深受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和企業的關注。主辦方特邀中國建筑材料規劃研究院曾令榮、住建部科技和產業化促進中心處長尹伯悅、中國建筑材料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蘇桂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發部主任艾明星、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常委副會長陳環、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肖明、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助理兼宣傳部長李瑞東、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廣東省建筑節能協會副理事長黃沃開展論壇,圍繞綠色建材與節能建筑的發展前景,進行深度討論。

中國綠能新材料高峰論壇
艾明星提到,產品是否具備綠色化應該從5個方面進行考察:生產原料是綠色的,不能大量地使用不可再生資源,我們在生產過程體現綠色化、節能化,我們的智能供應、制造裝備具有節能的的特點。施工過程不能產生建筑垃圾。材料應用上綠色,對人居環境產生良好影響,整體的建材使用的過程中,材料能否形成一個閉合的應用。
其次,綠色化產品的延伸,包括產品的精細化、標準化和系統化,也是專家學者們的關注重點。陳環認為,綠色化和裝配化,的確有新的突破,但陶瓷產品和工程、建筑界的合作相對較少,而如何來制訂這個標準,或者把這個產品系列化,的確是陶瓷產業的弱項,所以,他期待金意陶的進一步開發,能夠呈現出更多豐富的性能。
推動綠色建材擁抱綠色發展的機遇,專家們一致點贊,金意陶給廣東、給全國的建材帶來了一個好的樣板和實踐。尹虹表示,新材肯定會和石膏這些行業形成一定的競爭,特別是裝配式建筑選擇的范圍增加,能夠促進行業總體發展,因此他覺得新材對陶瓷行業、建筑業具有正面的積極作用。
針對產品系統化的發展、走向最終的裝配化,板材在裝配化中有效地應用和結合等痛點,艾明星提出了兩個建議。首先從材料本身做系統化,控制好產品質量、做應用性開發。另外,努力從標準規范作引導,以企業家的智慧為手段,來解決以新材為基礎的建筑的根本問題。
“每種材料都有它的特點,既然每種產品有應用的領域,或者在不同階段的貢獻,在目前現有的體系下,LSEE板材是一種將來應用到百年建筑的優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