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改造家】iColor設計名家俞挺·陪我一起長大的家(第四季第五期)
121㎡,南北通的三房兩廳,最常見、最普通的房型,是《夢想改造家》這次要改造的房子。這套10年前裝過一次的房屋,設計略落伍、室內一些邊角也斑駁脫落、新成員——孩子的加入…房屋不得不做一些變化。
戴先生夫婦為了能花更多的時間與16個月大的女兒萌萌在一起,給萌萌一個更適合她成長的環境,他們決定把一套10年前裝修的121平三房兩廳進行徹底改造。
要把房型方正、裝修也算中規中矩的老房子,打造成充滿個性的、高科技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家,是設計師俞挺要面對的問題。而,這一次的改造,可謂“顛覆”又“大膽”。
以往的《夢想改造家》,大多都是螺絲殼里做道場,把小空間切割、切割再切割。這一次,iColor設計名家俞挺卻做了一個顛覆性、逆向思維的設計:把幾個小空間整合成一個大空間,三室兩廳在他手里變成了一室一廳。

設計師俞挺在查看了委托人房子的原始結構圖后,發現房子的墻體大多為非承重墻,這為設計提供了無限的可能和想象。俞挺把所有能敲的墻都做拆除,空間被徹底打開,形成一個敞開的一室一廳。
施工墻體拆除后,面對實際長度達到1.73米,超出預想近1米的承重墻,俞挺則將客衛由原來的圓形拉長成了橢圓形,并采用了比磚墻更薄的塑鋼來打造,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原來擬定的客衛大小。

無法拆除的承重墻被圈在了客衛內,將橢圓形分割成兩半,一半是衛生間,一半是儲物柜。
除了入戶門和兩間衛生間的門,俞挺在整個設計中,淡化了門的概念,空間更通暢,視線更開闊。

唯一的臥室,俞挺選擇用三聯動的移門來分隔臥室和客廳,臥室成了家中唯一的獨立空間。當移門被收起,一室一廳的家又變成了足足一百多平的一室戶。
一室一廳的設計讓整個動線更為流暢,無論站在家中哪個位置,幾乎都能看到每一個角落。

在俞挺看來,“四菜一湯”式的空間生活,將家人分隔開,大家都在自己的空間里做自己的事。為了讓委托人一家能有更多互動,設計師用開放性的設計加深了委托人與孩子之間的聯系。
大人、小孩、寵物,三類居住者如何共享空間?在開放式的家里,為了給他們做好空間分配,營造一個可以分享、互動的家,俞挺做了很多。家里孩子的床鋪位于敞開空間內,和客廳自成一體。俞挺還在這里開辟了一個小型的“游樂場”:隱藏的爬梯、長長的通道,這便是孩子最愛的“秘密花園”。

童趣滿滿的涂鴉墻可以任意涂畫,擦拭方便。

新手爸媽的臥室房門可隨時展開、收起,父母能隨時關注到孩子并互動。
男主人的鋼琴被巧妙地安放在了北面儲物墻的中間區域,旁邊不僅有孩子的休閑區,家中的狗狗在這里也有了一個專屬小窩。

俞挺把陽臺都納入到了室內的范疇。北陽臺承擔了洗曬、烘干、熨燙衣服的功能,而南陽臺可以做瑜伽,種花,畫畫。
開放式中心島臺的設計是女主人的夢想,島臺讓家中每一位成員充分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考慮到方便不同家庭成員的使用,俞挺特意將料理臺的中間區域,做了升降功能。降低是萌萌的餐桌,升高可作為吧臺。

房子越大,東西越多,安全系數也就越低。尖角、插座、雜物,對于連路都走不穩的萌萌來說都是潛在危險。為了把對小孩造成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俞挺變成了細節控。家中墻面的每一個尖角都倒成了圓弧狀。減少了門的數量,而僅剩的幾扇門,俞挺也力求做到百分百的“安全”,選擇安全防撞門。地面,俞挺選擇了孩子不易摔傷的實木地板;衛生間瓷磚的選材,則尤其注重防滑性。插座更是被全力封住隱藏。

為了給家最大的收納功能,俞挺將各式各樣的收納需求巧妙地分散到了家中的各個角落。開放式跟封閉結合,靈活儲物。雙面鞋柜,足足可以收納40雙鞋。臥室里,巧妙地利用柜體的凹槽,打造了“天然的”床頭柜。

設計師說:
要學會聽得見鐘聲,看得見萬物。 --俞挺
設計師寄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