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人間最盛煙火氣。而她卻不像一個從煙火氣中走出來的女子,因為她內心盡是恬靜與淡雅。她是田艾靈,設計賦予了她發現美的眼睛,而她也用設計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生活。

生活,是“最干凈的煙火氣”
“生活就是日常里干凈的煙火氣,而那煙火氣就是這人間、這世俗中的一切。”這是田艾靈在完成新作《愛的華爾茲》時寫下的。柴米油鹽、喜怒哀樂,都是從世俗中來,往世俗里去,擁抱真實的愛人,而那些人生的思考、感悟全然呈現在她的新作品中。
田艾靈,一個標準的雅致主義者,熱愛生活,堅持對美的追求。從業17年來,她早已將“做設計”這件事過成了一種生活,不斷去發掘美的存在。“設計美好的生活”,這是她從業十幾年來不變的初衷,而生活也成了田艾靈最重要的設計靈感來源。

設計師作品《愛的華爾茲》場景
在《愛的華爾茲》中田艾靈設計了一個獨特的廚房空間,廚房過道的涂鴉墻,讓大人們在廚房準備餐食時,也能與涂鴉的寶貝親密互動交流。忙碌的生活,常常讓人忽視與家人的交流,但是田艾靈賦予 家居 新的意義,將生活和美在設計中表現得恰如其分。
空間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用心推敲
從田艾靈走出四川美院,踏入設計行業的第一天起,就意味著從學生到一個設計師的角色轉變,對于 家裝 產品的嚴苛選擇是保障用戶 家居 體驗的前提,冠軍磁磚——田艾靈從學 家裝 設計就有所耳聞的瓷磚品牌,作為一個老品牌,冠軍滿足的田艾靈內心對于品質的追求。
為了確保整體設計質感,田艾靈在瓷磚選擇時也極為挑剔。“瓷磚的種類有很多,在設計公共空間時,我便會用上拋光磚,因為它的堅硬度和耐磨性都比較高。而在設計 家居 空間時,我便會采用釉面磚這類具有防滑功能的瓷磚。”

冠軍磁磚負離子
意大利進口的設備,嚴格的材質把控,這讓田艾靈多年來,一直鐘愛著冠軍的每一款產品。甲醛一直是裝修過程中最讓人擔心的問題,然而隨著技術不斷的發展,冠軍不斷推出負離子瓷磚等智能產品,這讓作為兩個孩子媽媽的田艾靈再也不用擔心甲醛問題給寶寶帶來的傷害。
浮躁的社會,需要多一些色彩的沉淀
田艾靈不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夏天的炎熱,冬天的灰塵,這讓真實的重慶沒有太多的色彩,加之粗糙耿直的碼頭文化,總讓她在覺得空氣中彌漫著絲絲浮躁。

舊時重慶碼頭場景
2002年,剛畢業三年的田艾靈便選擇了創業,這對于大多數剛畢業不久資歷尚淺的設計師來說,簽單、走量在繁雜的社會中站穩腳跟才是最為穩妥的選擇,而她卻選擇放手一拼,追求真正的設計。就這樣,田艾靈創辦了自己的第一間設計工作室,并一直堅持永遠將設計放在第一位。

設計師作品《那里》場景
因此,在《那里》中你看不到濃重的色彩,更多是清新、自然與雅致。游走在整個空間中,你仿佛可以聽見窗外的雨滴在敲打著樹葉,任由花朵自林間舞過,漸次的藍就像薄霧里那一片寧靜的海,氤氳出一片雅致
“這個社會已經有了很多色彩,而設計師要做的就是用專業的手法,讓房子的主人回到簡單安靜的空間中,慢下來去感受空間所帶給他的心靈滋養。”田艾靈說。
因為設計,所以世界多了一份美
從業十幾年來,田艾靈的生活因為設計發生了不少改變,“自從做了這個工作,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些美的要求,不論是心靈,還是年齡,都想要獲得美的東西。”現在的田艾靈,非常享受她的工作,就如同她自己所說的一般,“設計不僅僅是設計,還是一種生活。”

設計師作品《木棉紀》場景
閑暇時的她會抽時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旅行是一種暫時的休止符,停下你目前的轉速,更慢的去打開自己的感官,感受世界,各地不同的風貌特征會給我更多觸動,讓我學會如何不露痕跡的讓環境調動人們美好的情緒。”

設計師作品《家的二次元》場景
走過了不同的國家地區,看過了不同的風景,這讓田艾靈更深層次了理解了不通過的居住環境與風格,這讓她在做設計師不在局限于表面的元素,而是從背后去探究其奧秘。未來的田艾靈,或許會繼續在路上,又或許開個小圖書館亦或是民宿。但她依舊沒忘,那顆最初入行時的心——用真誠,設計美好生活。
她是田艾靈,她從煙火中來,卻往恬靜中去。
田艾靈設計師簡介
中文名 田艾靈
職 業 室內設計師
畢業院校 四川學美術學院
田艾靈;中國室內建筑裝飾CIID分會會員;金堂獎、艾特獎優秀別墅、住宅設計等獎項獲得者;重慶資深優秀設計師;眾多作品被出版社邀請出版。
2002年成立十二分設計工作室,2006年成立重慶十二分裝飾工程設計公司。
1999年畢業于四川學美術學院,一直在探索實用與美學兼顧的室內空間美學道路上不斷學習探索創新。
主要成就
2008年搜狐威能杯室內設計大賽重慶賽區金獎;2008年搜狐威能杯室內設計大賽全國銀獎;
2011年度國際空間設計大獎 艾特獎 最佳住宅空間設計獎;
金堂獎2012中國設計年度優秀別墅設計、2015中國設計年度優秀住宅公寓設計等。
2015芒果十間坊最佳創意設計獎。
金瓦獎年度人物、金瓦獎年度作品獎。眾多作品被邀請出版。
代表作品:《那里》《愛的華爾茲》《Playing love》《空》《潤》《木棉紀親子攝影館》《卡多利亞女子攝影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