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臨近,戰場上硝煙彌漫,卻很難看到互聯網電視品牌的身影。前兩年高調殺入電視圈的互聯網品牌,如今風光不再,市場份額明顯跌落。受原材料漲價的沖擊,很多品牌正陷入“燒不起錢”的處境,進退兩難。昔日互聯網電視“新貴”眼下正集體過冬,一些資金實力不濟的小品牌隨時面臨出局。
昔日“新貴”紛紛受挫
前兩年,各方勢力扎堆兒進入互聯網電視領域,一度成為電視圈里的“新貴”。然而好景不長,這些昔日 “新貴”有的遭遇發展波折,有的則正在經歷一場“生死劫”。
近日,互聯網電視品牌“看尚”被曝出裁員、拖欠供應商欠款等問題。記者向“看尚”方面求證,一名工作人員證實說,目前公司正在進行人員優化及架構調整,并解釋原因說,“面板成本上漲,遭遇行業寒流,公司進行業務架構調整”。“看尚”預計下月會公布調整結果,在未完成架構調整的情況下暫時不會有新品上市。同時,“看尚”承認推遲結算項目款,但表示均是在合作雙方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進行的暫時延期。
作為行業“頭部”品牌,樂視電視遭遇的挫折幾乎是致命的。去年以來,受樂視體系危機的影響,業內預計樂視電視今年全年銷量不超過200萬臺,僅為去年600萬臺銷量的三分之一。今年初樂視曾許下“保700萬、爭800萬臺”的愿望,目前看來已經遙不可及。
危機中的樂視電視近來還被“賣身”傳聞纏身。“樂視電視正在舔傷口,能否繼續活命還有待觀察。”奧維云網顯示器件與系統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崔吉龍認為,樂視電視這兩年積累了大量用戶,實際上有繼續拓展運營的機會,但樂視最近屢屢被卷入各種輿論漩渦,導致外界對其不測的前景更加悲觀。
商業模式有點玩不轉
樂視、“看尚”這兩家互聯網電視品牌的遭遇背后,是整體行業的沉寂。
與傳統電視品牌執著于硬件、畫質不同,互聯網電視誕生之初就選了一條不同的賽道——通過低廉的硬件,跑馬圈地獲取和經營用戶,靠內容賺錢。2015年開始,先后有10多個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殺入,幾乎所有品牌都遵循這套“沒毛病”的商業邏輯,背靠資本搶奪用戶。
數據顯示,去年年中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20%左右,但最新統計的數據是,市場份額僅剩下12%。樂視的轟然倒下,暴風股價的下挫,讓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備受質疑。
去年底以來,電視機面板價格也持續上漲,而面板占了電視整機60%以上的成本,這讓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成本壓力陡然增加。“不少互聯網品牌突然發現燒不起了。”崔吉龍說,傳統品牌電視由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受面板漲價的沖擊相對較小。家電行業專家洪仕斌也認為,電視畢竟離不開硬件,傳統電視品牌轉身發力互聯網,對互聯網電視的擠壓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互聯網電視獲取用戶的規模大大低于預期,也漸漸讓資本失去耐心。“電視行業本身集中度不高,競爭非常激烈,這么多互聯網品牌闖進來,獲取用戶難上加難。” 崔吉龍表示。
根據他提供的數據,就目前用戶數量來說,樂視電視用戶數量規模最大,約有千萬,排名第二的小米電視,預計今年全年銷量在200萬臺左右,累計用戶數量可能有400多萬。而其他諸如微鯨、PPTV、暴風等,電視銷售數量一般不過100萬臺,用戶數量也僅有幾十萬,這顯然與預期相差甚遠。
誰能熬過冬天?
互聯網電視賣一臺虧一臺幾乎盡人皆知。暴風集團CEO馮鑫曾透露,去年每賣出一臺暴風TV,會虧損300元至400元。依靠內容補貼硬件,雖然看起來很美,卻逃不過虧損的現實?;ヂ摼W電視沒能引來行業持續的變革,自身反倒陷入了生存危機。
成本上漲,導致現在每賣一臺會虧得更多。如果直接漲價,缺乏品牌號召力的互聯網電視更賣不出去。崔吉龍分析,進退兩難的處境下,基本上各品牌都偃旗息鼓,先努力活下去,看看明年是否有轉機。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電視一些小品牌資金上撐不住,倒下去并不奇怪。個別互聯網品牌如今已很少看到新品,也幾乎沒有“存在感”。
反觀傳統電視,在與互聯網電視的博弈中,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子品牌,比如創維酷開、康佳KKTV、海信VIDAA、TCL雷鳥等,與互聯網電視內容上的差距已經非常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