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和當時很多年輕人一樣,中山市波記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記家具)董事長伍建波早早地步入社會,從早期的菜市場小販、小工匠,到裝修包工頭、木器行合伙人,再到后來的紅木老板,這些身份對他來說,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有效地磨煉了心性和品格。
“勤”是搖錢樹 “儉”是聚寶盆
從承接裝修,到餐臺腳加工,伍建波靠著他的勤奮和堅持,生意越做越順。后來,伍建波看中掛衣架市場的空白并做起了這門生意,成為當時中山制造掛衣架的第一人。由于那時候大家都沒有申請專利的意識,伍建波的紅火生意引得很多人眼紅,市場上開始涌現大量掛衣架,“每個掛衣架我們賣120元,后來很多人跟著做,以比我們便宜5元乃至10元的價格出售。打價格戰嘛,到最后誰都賺不到什么利潤。”如今在伍建波的老房子里依然放著他親手做的掛衣架,特別珍貴。

位于中山市沙溪隆都紅木博覽中心的波記紅木博覽館(2015年攝)
掛衣架做不下去了,伍建波又在謀劃著新的出路。由于之前做生意積攢了一些錢,1994年,伍建波成立了波記木器行,“木器行開張那天,有位老友送了我一幅書法作品,上面寫著:‘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這十個字對我觸動很大,我立馬將它掛在辦公室里,天天看,時刻提醒自己。”
在木器行建立初期,伍建波專門請了一位行業前輩幫忙取名。“那位前輩想了下,跟我說‘不如就叫波記吧,波記、波記,既容易記住又讓人感覺親切。更重要是,用老板名字取名,對顧客是一種承諾,真誠又實在’。”伍建波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任何時候,做生意都要真誠,不能‘糊弄’消費者。家具賣給別人,用得好別人可能不記得你,但是家具有品質問題,他就會記恨你一輩子。我用自己的名字,也是想時刻提醒自己要真誠對待每一位顧客”。
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不做的我做
波記木器行的成立,讓伍建波開始了在古典紅木家具行業的創業與探索。事實上,在伍建波真正入行紅木家具時,許多人已經在這個領域創業成功,有些企業甚至已經做得很大。
如何能在這個市場環境中開辟出屬于自己的藍海?伍建波自有一套方法:“你沒有別人那么多資金,也沒有別人那么多經驗,別人的人際網絡也比你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以小博大,集中一點去做。像打仗一樣,他有500人,我只有50人,我怎樣戰勝他呢?我集中這50人的力量打一個位置,其他什么都不干。”在這思路的指引下,波記家具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慢慢發展壯大。
“選擇行業,要先分析自己的優勢,再來分析行業的前景,可以參考別人的經驗,但不能盲目‘從眾’。別人做的我不做,別人不做的我做。比如大學生一般不太選擇紅木家具行業,這一行的競爭相對較小,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機會。”

一路走來,波記家具憑借先進的管理經驗、雄厚的技術力量、成熟的服務體系、強大的品牌優勢和誠信為本的經營理念,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持續收獲了諸多榮譽
誠信是企業最大競爭力
沒有誠信的企業,想在市場中立足發展,很難。“一開始做紅木家具的時候,我就推出20年保值回收。我們所出售的紅木家具,在20年之內全部按照單價最低70%回收,20年內隨時都可以。你今天買,明天賣回來都沒問題。”伍建波說,“這樣做,一是出于對產品質量的保證,二是證明產品的保值性。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紅木價格大幅下跌,如果客戶退還家具我要虧一半,但沒有一個客戶這樣做。”
以誠為本,既是伍建波為人處事的信條,也是波記家具創建開始就一直堅守的理念,為這個紅木圈的后起之秀贏得了市場,贏得了顧客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