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殼公寓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偉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7年第46期)
說起自己的新身份,沈博陽很自豪。
這位知名互聯網企業家(糯米網創始人、領英中國創始人),現在的身份是一家住房租賃企業——蛋殼公寓的執行董事長。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會誕生獨角獸級企業的市場。
一個很重的行業站在風口上
“房屋租賃今年的市場規模是1.3萬億元,預計到2030年會達到4.6萬億元。”沈博陽說,風口的產生,一方面源于國家的政策紅利,另一方面是因為房東和租客的痛點“非常痛”。
如果你在北京東三環有一套90平方米、價值近1000萬元的房子,你會怎么辦?
蛋殼公寓簽約房東王先生此前的做法是:空置10年,理由是:不想麻煩。
“這套房子我不賣,但也不想出租。”王先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一是黑中介太多,容易被騙;二是好的房客也不容易碰見;三是自己出租太麻煩。將近1000萬的房子,一年的房租10萬左右,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我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可能因為這10萬元租金操太多的心,所以我寧愿房子空著,直到和蛋殼公寓簽約。”
網友表示,每個租房者都有一部心酸史。租客的痛點則更廣為人知:黑中介、買不起房更(整)租不起房、房源臟亂差、信息不對稱。
和沈博陽一樣,蛋殼公寓創始人兼CEO高靖也是一位資深的互聯網創業者。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的當天,恰逢小藍車被曝倒閉的消息刷屏。
高靖感慨地說:“現在這個時代,資本太容易快速站隊了。很多創業項目,你必須是明星創業者,必須融資能力足夠強,因為融資能力決定了成敗。所以,我們必須找一個進入門檻相對高一些,不是隨隨便便誰都能進來的行業,快速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住房租賃是一個重資產、重資金、重服務的行業,這個行業太重了。我們選擇進入,我們的BI(商業智能)系統、房源積累都不是容易被簡單模仿的。”
美國的住房租賃市場,專業化租賃機構占30%;日本,專業化租賃機構占80%;中國,專業化租賃機構占1.5%~2%。
“這絕對是個大市場。”沈博陽說,國內住房租賃市場未來會出現像滴滴一樣的大企業。首先,我們和滴滴有類似性。互聯網最大的四個行業就是衣食住行,滴滴做的是行,我們做的是住,而且是互聯網以前忽略的最大一塊市場。
其次,我們和網約車行業還不太一樣。互聯網的創業方向有兩種:網絡效應強的、網絡效應弱的。網絡效應強的行業非常容易出現壟斷,比如社交,網絡效應最強,當微信一家獨大時,幾乎沒有第二家存在的空間;電商是網絡效應較強的行業,所以是“721”格局(阿里系占70%,京東20%,其他10%);租房的網絡效應更弱。“我們判斷,未來會出現至少2~3家持有100萬間房間、市值非常大的做專業租賃的上市公司。”沈博陽說。
住房租賃可以很淘寶
蛋殼公寓創立于2015年初,員工1000多人,管理房間超過5萬間,在管資產規模超過600億元人民幣,主要面向一二線城市21歲到26歲的年輕白領;2017年3月完成A+輪融資,拿到單筆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注資;目前已經進入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天津和武漢六地市場。
沈博陽說,蛋殼公寓是一家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管理團隊中,沒有一個人是傳統中介背景或開發商背景的,這樣才利于創新和顛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改造或賦能傳統的住房租賃行業,讓它更有效率。”

蛋殼公寓執行董事長沈博陽(右)表示,蛋殼要做的就是用互聯網的方式去改造或賦能傳統的住房租賃行業,讓它更有效率。(《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傳統的租房生意怎么做?在沈博陽看來,就是房東—中介—租客,C2C2C模式,中介雖然屬于某個公司,但主要是個人運作,房子沒怎么改造就租給了租客。蛋殼公寓做的是C2B2C模式,公司居中,把房子進行統一的改造、升級、運營,更快地拿房,更快地租出去,變得更有效率。
蛋殼公寓正在做的是通過人工+IT系統的方式建立自己的BI系統,一遍遍地收集用戶需求,觀測完善一線城市租賃信息,日積月累,系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從而代替個人的大腦,快速判斷并智能化地向客戶做出推薦。高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類似的系統,在其他行業,比如淘寶、今日頭條等早就實現了,即個性化推薦。
“我們的BI系統會方便客戶(房東、租客)進行自助式的租賃簽約行為。當我們的信息、價格足夠真實透明,服務足夠標準,用戶就能快速做出判斷,在線下單。尤其是租客,就像在淘寶購物、在攜程訂酒店一樣;萬一住了不滿意,七天之內免費換一套就是了。”高靖表示,“我們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租賃市場,通過專業化托管,標準化升級、服務,讓年輕人有尊嚴地生活在出租屋里,生活在城市里。”
“鼓勵租賃,盤活存量房更重要”

蛋殼公寓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住房租賃領域有兩種模式:集中式公寓和分散式公寓。集中式公寓是自己蓋或者長期租賃一棟樓,改造成公寓,對外出租;蛋殼做的是分散式公寓,更多的是盤活存量房。
與巨大的租賃市場需求相比,我國租賃市場的供給難以滿足租房人群的需求。一線城市的租賃需求尤為旺盛,但是房源供給不足,存在較大缺口。據媒體報道,以北京為例,2016年末北京常住人口約2173萬,租賃人口占比約34%,最近一次人口抽樣調查顯示我國家庭平均規模3.1人/戶,則租賃房屋大約需要238萬套,目前北京租賃房屋有150萬套左右,存在約1/3供需缺口。
而根據住建部的一項抽樣調查,出租房中商品房占比僅為40%,老式公房、農村自建房、回遷房和小產權房等占了很大比例。
沈博陽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他們希望更多的人能取得共識,即鼓勵租賃不需要蓋這么多新樓,中國現有的房子足夠多了,更重要的是通過市場手段,盤活改造存量房。
蛋殼公寓現在管理的5萬間房中,70%以上為5年及以上租約。“存量房盤活的條件已經具備。除了政策利好的支持外,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專業租賃公司的涌現,也讓越來越多的房東愿意將房子拿來出租。”高靖說。
“我們沒有競爭對手”

蛋殼公寓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站在風口上的蛋殼公寓正在快速擴張。“此時此刻,我們在全國有1000套房正在改造、裝修。”高靖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據其介紹,蛋殼公寓計劃在3~5年內持有100萬間房。
談到未來的發展,“前期投資大、回報周期長”這個行業痛點是個繞不開的話題。“大家都沒有特別好的辦法。行業目前處于‘小二房東’的階段,‘規模不經濟,經濟不規模’;管理一二十套房賺錢,超過100套,成本增加了就不賺錢了。我們的做法是用系統去計算回本周期,合理即可,公司能跑下去即可。”高靖說。
據了解,行業內回本周期的標準是兩年。“未來,我們的理解是公寓是個服務載體,增值服務的想象空間很大。比如我們正在嘗試的家具租賃服務。但沒有規模,增值服務很難產生效益。”高靖表示。
最近,蛋殼公寓創業團隊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誰是你的競爭對手?
沈博陽說:“這是個偽命題。”首先,不同基因的企業會選擇不同的模式來做。比如地產商做的肯定是集中式公寓,他們擅長蓋樓、管理一棟樓,但分散式公寓他們做不來,因為這種模式非常有互聯網屬性,還要有遍布全國各個城市的地推人員;酒店也適合做集中式;中介背景的,因為線下門店多,適合做分散式;蛋殼公寓這種互聯網屬性的創業公司,也適合做分散式。
其次,住房租賃市場很大,且互聯網效應不強,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情況。即便是都做分散式公寓,我國專業化租賃機構的市場占比才2%,打不起來。
“這個市場需要大家一起去升級、凈化,不是誰進場就會影響誰。這生意和打車不一樣,給你10個億去補貼也沒用。第一,補貼不起;第二,區域屬性太強。假如你在朝陽區工作、租房,我在石景山區補貼打折扣,你會來嗎?所以,重要的還是服務,比如,我收了100萬間房,能否有標準輸出把它改造出來,這是核心。”高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