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多個知名媒體機構共同發起的“40 UNDER 40中國設計杰出青年”評選活動,是面向全球范圍內的商界、科技界、藝術界等多個領域發布的40位40歲(含)以下的杰出青年領袖榜單,上榜青年領袖已成為全球各國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圖片說明:設計師劉磊(左三)頒獎現場
作為東北三省首位入選40 UNDER 40中國設計杰出青年的設計師劉磊,當被問及對自己的從業經歷總結一下時,他只是簡短地說了句:“尚有不足,還需進步。”
設計,是融入骨血的基因
因為家族的熏陶,劉磊從小就在藝術的氛圍中浸潤長大,雖然在選擇專業前也幾經轉折,但兜兜轉轉還是與設計脫不了干系。就這樣進入這個行業,并一直專注了十余年。
“如果不做設計,你會做什么?”“應該也是跟設計相關的”。設計就仿佛是融入骨血的基因,也一直貫穿于采訪的始終。可見設計師,于他也不只是“謀生”那般簡單。

設計,是窺見自我與世界的方法論
進入設計行業十幾年,在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劉磊說跟所有80后的設計師成長軌跡一樣,雖是科班出身,但沒有實操經驗,畢業后就只能從“零”學起。
從起初的 家裝 設計、到如今的大宅、商業空間,設計的空間越來越大,不滿于現狀,渴求突破的他也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他說自己的成長,就是“水到渠成”,一步步踏實走來,沒有捷徑可循,沒有外力可借。
但所謂的“水到渠成”,其實暗含了太多圖紙中看不到的心力澆筑,勤勉于天,較真執著。沒人能輕易地走過冬天,負手庭除,皆因嘗盡孤苦;抑或因為自己對設計的初心。
“我認為設計師的工作,不是平層的堆砌,而是將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夢想創造出來”
劉磊反復強調。在談到自己的設計理念時,他只說“認真”二字,因為大宅客戶,并不像商業空間針對的是群體,有“套路”而言;它是不同的個體,要滿足個體的生活方式,去探索這群人的真實需求。

對于工作重質不重量的劉磊來說,每次接到一個項目時,他們都會與客戶全方位的溝通,洞察到他們的需求,不容許有一絲差錯,要盡最大的能力將客戶心中“夢想的家”落地。因為全憑對劉磊專業的信任,客戶只在最終結果呈現時報以掌聲,過程中的較真,不計成本的付出,也唯有他自己能看見。
“房子的終極目的是在設計中植入對人的關懷,情感與靈魂,才是房子的無聲語言,這也是它被稱為‘家’的原因所在”劉磊說。每一個設計都應如偉大的文學作品,或者詩和音樂般,要說出靈魂深處的精彩故事。
劉磊說雖然做設計已經十幾年,但做得越多、見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與好的東西在哪。
這也許就是浮世之下難得的謙卑心與同理心,太多的人“被推著走、跟著生活流”,卻忘了天在哪。而他卻是在被時代獻祭的洪流里,拒絕盲從,并注視晨曦。認真走自己的路,持續而明確的發力本身,終將為他帶來抵達。他說如果有過長途跋涉,相信你也會對這種感覺記憶深刻。

商人與設計,我只想做好后者

現在自己創業已經五年有余,一路過來披荊斬棘,在業內也頗有名氣。分享未來的規劃時,他說只想做好設計,所謂的商業能力其實自己很欠缺。不喝酒、不應酬,工作室的項目全因口碑而來,他始終堅信踏實認真做事,會擲地有聲。
對于工作的收獲,他也更看重其中的精神愉悅。設計就仿佛是他世界的立足點,然后所有的涉獵領域皆以此為延展,喜歡鉆研宋代建筑,愛好自己打磨木質家具,觸摸木頭上的光陰紋理。
他說建筑師不應只關注建筑的未來屬性,依然需要重視過去。優秀的建筑不應只有前衛的外表或符號的呈現,建筑終究是為人服務的。所謂的過去,即是所謂的文脈,應該被傳承。
這位在設計上一直追求突破、創新,平時喜歡玩哈雷、越野的人,內心中還兼容著傳統的敬畏之心。他說要想做好“設計”,就要弄臟雙手,有失有守后,依然保持驕傲。然后以夢為馬,期待與每個項目的一期一會。

快問快答
Q:好設計的標準?
A:專業基本功、情商和責任
Q:對于設計最重要的能力?
A:扎實的基本功與持久的學習力
Q:平時的學習途徑?
A:書籍、案例、APP、論壇等
Q:喜愛的設計師?
A:陳耀光、沈雷、琚賓
Q:對年輕設計師的建議?
A:一定要去大的平臺歷練
個人簡介

劉磊,專業美術院校畢業,設計入行15載,榮獲多個國際/國內知名設計獎項,參與行業內學術論壇及講座無數,目前從事私人豪宅及商業空間設計。
中國建筑協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
大連建筑協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
注冊高級室內設計師
清華大學亞太酒店設計研修班11期學員
遼寧省輕工業學員藝術系客座講師
中國住宅裝飾大賽設計師
中國第二屆國際空間設計大賽金獎設計師
中國印象建筑裝飾大賽優秀設計師
筑巢獎銀獎
中國龍騰杯全國百杰設計師
羅馬利奧杯設計大賽全國十強
由廣州設計周、icolor主辦的“40 UNDER 40中國設計杰出青年”評選,遼寧地區運營機構為設計師媒體智庫-【Talk設計】。并聯合憶古軒紅木館、美家境軟裝館、歐典 家居 和大連蓬大建筑裝飾作為遼寧地區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助力中國遼寧地區設計中堅力量合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