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 家裝 建材市場發現,隨著物流運輸限重、限高、限寬的嚴格執行以及工業企業限產、限量等因素,新一輪的 家裝 材料價格調整潮已然開始,這令不少市民以及裝修行業的工作人員都煩惱不已。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此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導致今年裝修成本較往年上漲10%以上,現在裝修一套百平米左右房子的費用比去年多花2萬元左右。其中,木材、家具、涂料、油漆價格上漲了近15%,沙子價格上漲約10%至20%,電線、鐵管、五金件價格漲了約15%左右。
有貓膩?裝修成本每平米漲幅100多塊錢
正要裝修新居的陳先生前幾天發現,裝修隊給他的報價單中,一些項目比朋友去年裝修的時候貴不少。陳先生本以為是報價單上有“貓膩”,到建材市場上一問才知道,基礎建材普遍比去年貴。“去年朋友喊我一起裝修,說是可以享受團購價便宜些,我看著報價單嫌太貴,就想著等價格下來再裝修,沒想到今年卻漲價了。”陳先生說,去年下半年,他140平方米的房子上房了,看了幾 家裝 修公司,精裝報價都在15萬元以上,而他現在去問的時候,同一家公司的報價卻漲到了17萬多。
“今年全市的裝修費用都漲了不少,現在水泥、木材等價格都漲了很多,再加上人工成本的提高,以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年初和年末的裝修價格差近2萬元。”運河城某品牌裝修公司說,雖然裝修價格上漲,但是裝修市場依舊紅火。不少裝修公司反映,主要是因為我市居民喜歡秋冬季裝修、春季除甲醛、夏季居住,其次是因為不少人擔心2018年的裝修費用還會上漲,所以選擇今年年底裝修。
利潤低!限產限量又限運輸,基礎建材越來越貴是主因
雖然裝修費用上漲了,但是不少裝修公司卻反映他們的利潤并沒有上漲多少,有些公司甚至不如從前。“我們的報價是提高了一些,但是沒有原材料上漲來得快。”運河城某裝修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我市多家建材市場,裝修原材料不斷進行集體大漲價。“裝修市場競爭很激烈,隨處可見裝修公司,但不管是施工還是報價都相對透明,迫于這樣的競爭壓力,裝修公司得到的利潤就更低了。”
自年初以來,塑料、鐵礦石、煤炭、天然橡膠、造紙等多種原材料迎來集體漲價,牽動著市場神經。尤其是北方區域進入冬季以來,企業限產、限量,上游原材料價格更是持續走高,倒逼終端產品頻出漲價“對策”,以此消化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受此影響,今年中旬以來,我市裝修市場的價格也是一調再調。
“站在整個行業來看,木材、水泥、黃沙、涂料、膠、五金、電線等建材和輔料都紛紛提價,漲幅在10%至30%之間不等。此外,軟裝家具受到上游原材料以及物流價格上漲的影響,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金宇裝飾城一名營銷經理說,限產限量又限運輸,同時還受交通、環境、物流倉儲等硬性因素,部分材料出現上漲,這些基礎建材利潤逐漸減少也轉變為終端經銷商的利潤點相對減少。
探訪
工人雖多但多數不被認可,“精、巧、熟”依然短缺
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除了裝修材料,人工成本上漲也給裝修市場帶來了壓力。據不少裝修公司反映,泥水工以前貼磚一般收費25元至30元每平方米,而現在,“高質量”的大師傅則達到30元至40元每平方米;油漆工、水電工、木工,平均日工資是220元至260元,而此前則為180元至200元;技術好的工人,收費還會在這個基礎上上浮15%,甚至更多。
“近年來,每年從年初到年末,泥水工、木工、油漆工等人工費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在這樣的行情下,還是缺少裝修工人。”業內人士說,漲價好像已經成為每年的慣例,技術工人的圈子就那么大,涌入的新鮮血液基本沒有,物以稀為貴,工價自然就水漲船高。特別是油漆工和木工缺少熟練工,每到裝修旺季,一個裝修隊都要被五六個裝修公司爭搶。
記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實行了“封土行動”,使一大批的建筑工地工人涌入裝修行業,但他們的工作以及技能卻并不被裝修公司認可。“一些工地工人多為‘壯工’,他們曾經在工地屬于出‘大力氣’的人群,但是裝修行業中卻并不需要這些工種,裝修業需要的裝修工人屬于‘精、巧、熟’,工地工人干一天的活,不如一個裝修工人三小時的工作量。”業內人士說,別看勞務市場人多,但是能干裝修的活,人數并不多。
裝修公司的訂單增長了10%至20%
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各個裝修公司的訂單量相比去年增長了10%至20%,部分裝修公司預計,這樣的漲幅在未來兩年內還會持續增長。
“一方面是老樓盤不斷交房,另一方面,棚改的樓房、經濟適用住房也逐漸拔地而起,樓盤的穩定開發,每年都會為裝修市場提供固定的客戶量。”紅星國際某裝修工作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南池附近、南風花園、太白湖新區、經濟適用住房等樓盤陸續交房為今年初裝修市場注入了一股動力。樓盤市場的火熱,買房了肯定要裝修,加之這兩年來,經濟已經有所回暖,我市的返鄉客回歸,裝修便是他們要做的幾件大事之一,幾個因素的疊加造成了今年裝修市場的火爆。
“相比以前,買房投資的人少了,更多剛需人群會選擇將房子裝修起來,心態上的轉變也為裝修市場加了一把火。”金宇路某裝修公司負責人說。
建議
先算賬再消費 切勿跟風裝修
“目前裝修市場還不夠規范,很多細節需要消費者自己把關,購買建材和審核設計方案時應當理性消費,不要盲目跟風。”業內人士建議,確定風格后、裝修前做好預算。例如市面上很多墻磚、地磚等以“塊”為單位銷售的,消費者購買時最好換算成每平方米售價,否則可能出現大幅超出預算的情況。專家指出,一般超出預算10%至20%屬于正常范圍區間,但若過大幅度超值則需要對裝修方案和加項等情況進行核查。
同時, 家居 建材類商品的利潤空間相對比較大,因此消費者應該根據商家產品的質量、服務等綜合考慮,在心里對產品有一個價格定位,盡量爭取將價格壓低,同時也要保證服務內容。然后貨比三家,綜合質量、服務、價格多方面考慮決定,再享受返現或贈品才能真正得到優惠。此外,購買 家居 建材商品要注意兩點,一點是選擇信譽度較高的品牌賣場;另一點就是理性看待促銷折扣,貨比三家,質量、服務、價格綜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