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的處境就如同北京冬天的天氣一樣寒冷刺骨。近日,互聯網電視品牌看尚電視被曝拖欠供應商貨款、大幅裁員的消息,折射出整個互聯網電視市場的近況。在過去幾年,互聯網電視品牌通過低廉的硬件、智能系統和豐富的內容成功跑馬圈地,但隨著液晶面板價格的上漲,企業開始承受不住價格戰造成的虧損。去年年中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20%左右,但最新數據顯示,市場份額僅剩下10%,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正備受質疑。
裁員風波
網上曝出互聯網電視品牌看尚電視拖欠供應商貨款、大幅裁員的消息。根據家電消費網報道,有看尚員工將截圖發到了互聯網平臺脈脈上,并表示“看尚扯下遮羞布”、“強迫員工離職還不給工資”、“對近億供應商欠款不聞不問”等問題,公司混亂情況可見一斑。
隨后看尚方面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日前公司進行了重組,對一些人員進行了調整,后續進展將來會公布。另據看尚對其他媒體的回應,該公司在未完成架構調整的情況下暫時不會有新品上市,同時,該公司承認推遲結算項目款,但表示均是在合作雙方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進行的暫時延期。北京商報記者還聯系了通訊錄上的兩名看尚市場部員工,對方均表示已經離職。
互聯網電視品牌看尚隸屬于環球智達,由華文傳媒、達華智能、國廣東方共同出資組建。作為CIBN互聯網電視的硬件平臺,占盡資源優勢的看尚前途被廣泛看好,而此次曝光的新聞卻展示了這家快速發展的創業公司不為人知的一面。
據報道,一家與看尚簽約的廣告公司透露,雖然合同還未到期,但幾個月前看尚就沒有了宣傳推廣的需求。看尚下半年的營銷要遠遠小于去年,甚至上半年。在11月初,每個商家都在備戰“雙11”的時刻,看尚選擇了保守作戰,求穩后再發展。
看尚創始人付強此前透露,兩年來看尚用戶已經突破了300萬,2017年底將突破500萬,2018年目標累計1000萬用戶。但就目前被曝出的消息來看,能否實現這樣的目標還是個未知。
其實,看尚目前的“遭遇”并不是個案,而是整個互聯網電視市場的縮影,走“薄利多銷、內容盈利”模式的互聯網品牌,在今年紛紛偃旗息鼓。
熱潮衰退
從2013年開始,由樂視、小米兩家牽頭,逐漸嶄露頭角的互聯網電視產品在市場上掀起了一陣熱潮,很多沒有實體產業背景的互聯網公司紛紛“跳河”,作為開拓者創立新品牌,吸引投資人砸錢,將新生品牌“拔苗助長”,此階段的電視市場迎來了品牌大爆發階段,業內也將互聯網電視們稱為“攪局者”。
盡管這些企業具備片源自由可選、廣告時長較短、智能系統可實現功能更豐富等優點,但它們能迅速成為客廳娛樂市場的寵兒,更重要的原因是價格低。2015-2016年是互聯網電視各品牌斗爭最嚴重的時期,肩負代工費、版權費等各種成本的互聯網電視廠商們,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惡性競爭,55英寸電視2000多元,“你賣電視送會員,我賣會員送電視”,賣一臺賠一臺的現象在這個市場中已經成為了常態。
好景不長,時間轉眼來到2017年,今年互聯網電視各個品牌的日子變得舉步維艱,頗有幾分大起大落的悵然。
家電分析師梁振鵬表示,互聯網電視發展的特征就是質次價低,消費者心里已經形成了對互聯網電視的認知,如果不是價格低就沒理由買,但在今年,互聯網電視品牌逐漸承受不了虧損。從2016年上半年到現在,液晶面板價格飆升,按照不同尺寸上漲了50%-100%,而液晶面板在電視機制造成本中的比例占到了50%以上。“但整機廠商并未像面板廠商那樣漲得那么多,只上漲了10%-20%,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整機廠商利潤空間下降。看尚如今的情況與液晶面板上漲也有一定關系。”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昨日舉辦的“2017中國平板電視行業大會”上稱,蒙眼狂奔的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只有10%,外資品牌占有15%,國產彩電品牌仍然是主力,占有75%市場份額。
除了液晶面板上漲的原因,陸刃波指出,互聯網電視品牌發展惡化還因為互聯網電視企業缺乏有效供應鏈,自身沒有話語權;主要依靠資本融資,產品制造能力幾乎為零;信任危機引發用戶謹慎購買,造成惡性循環;產品、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盈利模式脆弱。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暴風統帥(暴風TV的主體公司)的凈資產為-2.36億元,2016年虧損3.58億元。加上2017年1-6月虧損1.29億元,僅僅18個月,暴風TV就虧損了近5億元。
在因戰略重組從今年7月停牌近5個月后,暴風集團在12月7日宣布,暴風集團的子公司暴風統帥擬進引進投資者東山精密、如東鑫濠,雙方擬各出資4億元認購暴風統帥新增注冊資本467.84萬元,各獲其增資后10.53%股份,暴風統帥合計獲增資8億元。
但據暴風集團CEO馮鑫稱,此次融資的金額并沒有完全覆蓋暴風TV的虧損,暴風TV預計2019年實現公司盈利。馮鑫此前就曾透露,去年每賣出一臺暴風TV,會虧損300-400元。依靠內容補貼硬件,雖然看起來很美,卻逃不過虧損的現實。互聯網電視沒能引來行業持續變革,自身反倒陷入了生存危機。
市場洗牌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彩電零售量2181萬臺,同比下降7.3%,預計全年零售量4792萬臺,同比下降5.8%。出口同樣出現下滑,據海關部門統計,今年1-5月,中國彩電出口量2662萬臺,同比下降6.1%。
在梁振鵬看來,彩電市場整體下滑,不僅是互聯網電視,所有彩電廠商的日子都不好過,就連原來的一些高端品牌都開始打價格戰。他認為,未來會有一大半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將被淘汰,行業洗牌即將開始。
在與互聯網電視的博弈中,傳統電視廠商也紛紛推出了各自的子品牌,比如創維酷開、康佳KKTV、海信VIDAA、TCL雷鳥等,搭載智能系統與片源,此時的所謂“互聯網電視”正式由一種產品變成了一個人人都玩的概念,TCL、海信等大廠產品的智能化轉型逐步完成,互聯網電視品牌廠商的生存空間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小。
也就是說,互聯網電視的優勢被傳統廠商迅速轉化吸納,產品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而其生產能力和渠道能力的劣勢也凸顯了出來,成為了它們的致命死穴。雖然像微鯨、小米等廠商的系統仍舊具有競爭力,但是在“傳統廠商”的努力下,這種差距也勢必將會越來越小。
“目前來說,互聯網電視的危機很難解決,除非轉型高端,擁有差異化和技術化的優勢,有特色的產品和品牌才能生存,才能形成品牌溢價能力、擺脫質次價低的印象,這才是互聯網電視真正的出路,價格戰并不是互聯網電視的出路。”梁振鵬說。
其實,自上游面板廠商漲價之后,包括樂視、風行在內的互聯網廠商紛紛開始尋找應對方法。其中樂視將部分機型提價100-200元,而風行則直接表示,風行未來不會再做低價的互聯網電視,言外之意就是要走高端化之路,并且加大線下渠道的建設,爭取年內完成9000家線下實體店布局,通過渠道產品溢價提振銷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