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 家居 做到3000億元,中國 家居 企業卻做不到100億元,原因何在?2017年12月14日,在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主辦的“2017頂配中國 家居 綠色供應鏈峰會”上,多位 家居 企業老總和專家就塑造供應鏈體系進行了各種思想碰撞:中國 家居 企業做不大,重要瓶頸在于供應鏈體系的缺失;整合各項資源,形成完整的供應鏈,將是企業做大的前提條件。
轉型制約
此次“頂配中國”中國 家居 綠色供應鏈論壇的主題為“重塑供應鏈”,按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業商會執行會長張傳喜的說法,由于中國消費重心已經轉移到“80后”、“90后”身上,這些人消費決策和實施速度加快,并注重體驗和分享,引領消費升級,導致 家居 業以及 家居 供應鏈體系的顛覆式改變。
很多 家居 企業將全屋定制作為轉型目標,滿足消費者對空間和審美的需求,但在轉型過程中卻銷聲匿跡。張傳喜將這些企業失敗的原因歸納為:“創新的場景不一樣了。”他進一步解釋稱:“在新的場景中,原有的營銷體系、物流體系、原材料供應體系和軟件系統,難以支撐新場景下企業的持續發展。”
家居 業要適應新消費場景,需要在技術層面和運營模式上進行改變,也會有新的生態系統,也就是新的供應鏈系統出現。張傳喜認為供應鏈體系就是“定制 家居 、整裝,新零售模式所需要的新的基礎設施”。
核心競爭力
家居 企業轉型、企業間的競爭,不僅是價格上的角逐,更偏重基礎設施也就是供應鏈的競爭。
眾所周知,宜家 家居 經常被人模仿,但迄今從未被超越,那么宜家無法被超越的原因何在?有人認為是它的銷售模式領先,抑或是大 家居 的理念先進。在廣州建眾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侯定文看來,宜家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供應鏈的價值”。
侯定文每年都要在宜家的工廠待上數周,研究宜家的供應鏈管理。“宜家能做到很多板件、零件在不同產品間互換,而中國企業零件復用化、公用化缺失,造成生產交付能力和客戶的交付能力不足。”因為很多企業不知道,“在供應鏈價值的管理中,生產只占企業經營價值的30%,70%是由供應鏈管理價值決定的。”
家居 業供應鏈管理水平之所以處在這樣的水平,侯定文認為是因為“我們沒有做有效的市場分析”、“產銷不協調造成零部件需求的不實”和“信息化建設沒有從設計、原材料到物控等所有流轉的環節,造成每個環節都有時間差,進而損害供應鏈效率”。
亟須構建體系
數據積累不足、產銷不協調以及信息化程度不足,是由于很多人對供應鏈的誤解所致。“很多人認為供應鏈就是物料鏈、信息鏈和資金鏈,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增值鏈。”侯定文更看重后者,“宜家40%的配件可以公用,它的生產流轉效率和價值就會被提升,直接降低了企業采購的數量。”
目前,中國 家居 企業都在探索構建供應鏈體系。在當天的峰會上,泊諾思董事長胡方旭表示,他們正以環保板材為紐帶,從北京區域向全國拓展,構建一個打通上游材料提供商和下游 家居 生產企業的產業鏈,實現就近取材、價格優惠、多方受益;歐派克五金總經理許超透露,他們正以滑輪為中心對系統進行整合,以走出去到德國開分公司的方式提高產品的研發能力和生產水平,形成全球滑輪解決方案;TATA木門創始人吳晨曦則宣稱,先后通過OEM、自建、入股、控股工廠的方式,實現了原材料統一供應、五金合作開發、組織與技術相結合的供應鏈整體格局;三維家CEO蔡志森則希望通過三維家軟件,實現從消費者、門店、生產車間、物流配送到安裝的柔性連接,助力 家居 業實現以銷定產。
“把供應商培養成合作伙伴,將金字塔轉換為同心圓。”侯定文給 家居 企業加強合作,構建供應鏈體系開出這樣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