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從Google Trends上截取的一組中國家電企業最新數據出爐,這份被戲稱為“家電出口瑯琊榜”的榜單引起行業熱議。從產品出口、品牌出口,直到今天以海爾模式出口開啟的模式出口時代,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化之路喜憂參半,兩極分化嚴重。

據了解,Google Trends通過分析Google全球數以十億計的搜索結果,可以看出某一關鍵詞在各個時期被搜索的頻率和相關統計數據。從上圖不難發現,2004年至今(12月21日截取),以海爾、美的、海信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十余年來的品牌熱度持續上漲,但也有部分企業出國之路越走越窄,全球影響力持續下降。專家分析,“中國牌”的全球之路任重而道遠。
距離中國牌的“黃金時代”到來還有多遠?
12月21日, 美國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發布了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單,在所有入圍的中國品牌中,國家電網、騰訊、海爾位列前三。
放眼全球,2017年《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入選國家共計28個。美國占據500強中的233席,法國和英國分別以40個和39個品牌分列二三位。日本、中國、德國、瑞士和意大利是品牌大國的第二陣營,分別有38個、37個、26個、21個和14個品牌入選。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正在無限逼近美國。中國制造業已經連續7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但中國品牌的發展卻嚴重滯后,進入世界500強的品牌僅為美國的1/7,這說明,中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仍是“品牌小國”。

全球化智庫(CCG)針對2016年中國200家“走出去”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提升品牌成為企業“走出去”的主要驅動力,占中國企業“走出去”要素的43%??梢?,品牌已經成為當前中國企業立足與全球市場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國制造業崛起的最強推動力。
值得高興的是,改革開放后的40年經歷了從“Made in China”到“Made in world”,從“中國造”到“中國牌”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電網、海爾、騰訊、中國移動、聯想等在全球范圍內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為中國企業樹立了榜樣,更帶動了中國“品牌意識”的崛起。在眾多政策利好和先進企業的帶動下,專家認為,中國品牌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收購海外知名品牌是中國企業打造全球知名品牌的常用之法。據美國金融數據提供商迪羅基(Dealogic)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9月份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外資產收購者。
其中,聯想收購IBM的PC部門是被提及的經典案例。聯想收購IBM是跨向國際高端市場的轉折點,目前已完成包括與日本成立合資公司、收購德國medion、巴西cce、收購美國stoneware、摩托羅拉移動品牌以及與中國仁寶成立合資公司的六項并購,加快了聯想全球化的進程。
同時,家電業龍頭老大的全球并購之路同樣引人矚目。今年3月8日,海爾通過整合海爾、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 & Paykel、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等品牌,完成了從“世界第一白電品牌”到全球唯一一個擁有品牌最多、產品最全、最具國際化特質的“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轉變。
大樹還是藤蔓?創牌是唯一出路
早在2010年,我國制造業占世界的比重高達19.8%,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白色家電的產量占全球的49.1%,但在海外,中國品牌只占2.89%。這也間接導致中國的家電品牌在全球被外媒提及、專家報道及企業發聲的頻率很低。
聚焦到家電業,從Google trends的數據來看,海爾作為中國家電“創牌型企業”的代表,全球影響力指數可謂“一枝獨秀”,處于“黃金時代”大背景下的中國家電品牌仍然喜憂參半。

大樹和藤蔓用來形容“創牌”與“創匯”,這兩個具有一字之差的名詞再貼切不過。“創牌”是一家企業在全球扎根的關鍵,以研發、制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模式“全球創牌”,讓中國牌真正打響世界;相比之下,貼牌型企業的創匯之路,無異于依附海外品牌生長的藤蔓,無法形成中國牌獨當一面的站立之姿,結果可想而知。
專家分析,中國家電業出口全球的“大航海時代”開啟,海爾可以說是其中的最有力推動者,率先開啟“由難到易”的出國之路,成功進入美國市場并逐漸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中國牌。凱度華通明略發布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Going Global)研究顯示,在家電品牌中,海爾在海外用戶中熟悉程度最高,海信、TCL、美的緊隨其后。
企業“三級跳”:產品、品牌、模式
全球化作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和重要的戰略選擇,已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所認可。接受埃森哲-中企聯中國企業全球化之路調查的企業中,有12%的企業把全球化選為主要的發展戰略。當受訪企業被問及全球化業務在公司戰略中的重要性時,85%的回答“非常重要”和“比較重要”。
從全球化1.0時代的產品出口,到2.0時代的品牌出口,海爾以“人單合一”模式開啟了全球化3.0時代。隨著海爾模式在美、日、新三個國家落地成果逐漸顯現,西方國家競相引進海爾模式背后的新型工業邏輯的正確性也得到驗證,正驅動全球企業跟進探索物聯網時代的轉型。

由于全球化品牌的號召力,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選擇海爾產品,平均每分鐘就有125位海外消費者成為海爾用戶。如上圖所示,遍布全球的“藍色海爾”版圖,讓“海爾牌”成為全球用戶心目中的明星品牌。
世界頂級企業領導與變革領域最權威的代言人約翰•科特認為,海爾正在創建一個21世紀全球企業成功的模式,這個新模式不僅可以創建一個非常偉大公司,還會幫助整個國家。從產品、品牌再到模式,中國企業出口經歷了“三級跳”的跨越,民族企業海爾抓住“一帶一路”的政策風口,開啟了中國“模式出口”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