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由國家信息中心舉辦的“從成本驅動到用戶驅動·大數據智能應用推動制造業變革與升級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海爾、北大、微軟三家中外企業、院校代表出席研討會,探討大數據、智能化的應用成果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海爾空調基于空氣生態圈誕生的500億+條大數據,輸出了研發、制造、產品、服務、生態等5類應用成果,成為本次研討會上家電業的唯一代表。
海爾空調打造了業內最全的室內空氣大數據庫。截止當前,海爾空調大數據已覆蓋全球32個國家,國內443個城市的63483個小區。在研討會上,海爾空調分享了其在研發、制造、產品、服務、生態全流程中的5類大數據應用。
在研發端,海爾空調用大數據實現了從研究“機器”到研究“人”的跨越,舉例來說,通過聯合研發智能仿生人技術,可模擬人體30個身體部位、20種新陳代謝模式、162個神經元傳感器以及17種溫冷環境。海爾將人體對空調吹風的舒適度量化,建立全球首例人體空氣舒適性模型。同時依托仿生人研發出的自然風、自清潔、離子送風等原創技術和產品,滿足用戶健康舒適的個性化需求。
在制造端,海爾空調以用戶數據為助力,實現了從“大規模生產” 到 “大規模定制”的轉變。例如,海爾空調應用大數據分析發現,用戶群普遍存在空調清潔上的痛點,對此,海爾空調發明會自己洗澡的空調——海爾自清潔空調,上市當年銷量突破100萬套。
在產品端,海爾空調基于大數據實現了從“電器”到“智能網器”的升級。2016年,海爾大數據平臺以海量數據為基礎建立地域化差異化的舒適節能模型,并學習用戶使用習慣,建立個性化的舒適節能模型,實現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節能。2016年9月,海爾空調在廣東試點智慧節能,短短18天內,廣東累積開啟節能功能的海爾智能空調占運行總數的近四成,首批上線的市民家庭日均節電累計達136度。
在服務端,海爾空調利用大數據實現從“派單”到“搶單”,開啟了行業主動服務的新標準。在傳統服務流程中,訂單會先派到服務網點,然后由網點派給服務兵,而在大數據支持體系下,優秀的服務兵可以自由搶單,為用戶帶去更好地服務體驗。
在生態端,海爾空調還將大數據跨界應用到供熱、供電領域。在江蘇,海爾與江蘇電力展開電力削峰合作,將海爾空調云端數據已與國家電網對接,調節居民側的高峰用電負荷,降低電網峰谷差18.47%,緩解電網運行壓力;在北京,海爾與金房暖通展開供熱合作,通過海爾空調室內空氣大數據對企業供熱小區室溫實時監測、實現供熱企業的適時按需供熱,2016年企業冬季最高節能5%。
在研討會上,國家信息中心還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智能空調市場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6年國內智能空調市場依然保持了智能產品高集中度特征,與2015年相比,海爾51%左右的銷售量占有率名列榜首,前三大品牌占銷售量比例近80%。2017年,以海爾為代表的主流空調企業會進一步加強創新能力,讓用戶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智能應用會成為最顯著的市場特征。而近日歐睿國際發布的報告顯示,海爾互聯空調(包括智能空調)以23.6%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表示,在眾多嘗試智能化轉型的制造業企業中,海爾空調成果顯著。海爾空調的用戶通過大數據參與產品的研發、制造,進而創造了鏈接各方資源共創共贏的生態。海爾智能互聯工廠大規模定制模式實現了真正的“用戶造”、“客戶造”,也為我國家電業智能制造模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昭示了從成本驅動到用戶驅動下智能應用的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