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家裝 O2O不像聽起來那樣美
今年年初,劉青計劃把家里的毛坯房裝修成北歐風格,對比再三,他在網上選擇了一家青島本土的互聯網 家裝 公司,雙方簽訂了一份金額9萬元的合同,并交付了30%定金。
方案量身定制,價位合適,還可以通過 家裝 公司建的微信群,每天在群里監督裝修進度,不必天天到場地。劉青對公司的服務非常滿意。
但這樣的好心情幾天后就煙消云散了。“承諾是全包,結果吊頂和水電都需要額外收費。”滿懷希望嘗鮮互聯網 家裝 的劉青大失所望,改個水電,對方張口要價3萬元。”劉青大吐苦水。
市民朱女士提起2月份家里裝修的經歷,也覺得埋汰得很。朱女士五年前裝修過一次,那時候還沒有時髦的互聯網 家裝 。回憶起那次經歷,她用“痛苦不堪”來形容。第二套房子裝修的時候,她決定找個全包服務裝修公司。
“看到網上說從毛坯到精裝只要20天,每平方米699元的價格也不貴,并且還是自己的裝修工人,我和老公商量后就選了這家公司。”結果,從開工到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不僅工期延長了十多天,裝修結束后,缺乏個性的弱點也非常突出,給家里留下了不小的遺憾。
蘑菇裝修報價每平方米599元,搜房網報價每平方米666元,京東與極客美家、紫薯 家裝 合作推出最低每平方米618元的套餐被行業稱為 家裝 的“白菜價”……目前,國內互聯網 家裝 平臺多達200家,“省時、省心、省錢”,是目前互聯網 家裝 的主打口號,這契合了年輕人的心理。然而,互聯網 家裝 并沒有聽上去那么美。
記者從青島市李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報價不透明、隱性收費多、設計不專業、材料以次充好、工期難保障……這些傳統裝修的“黑幕”,在不少互聯網 家裝 平臺依然存在。
“有的只是馬路游擊隊換個馬甲去網上接單而已, 家裝 O2O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營銷噱頭。”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士坦言,有些互聯網 家裝 公司,只是一個撮合平臺,等到實際裝修的時候,用戶還是要找線下的裝修公司來完成。由于受制于對裝修隊伍的控制能力,互聯網 家裝 在整體 家裝 市場上目前還處于邊緣地位。
有業內人士表示,“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在打車、外賣、旅游等領域幾乎立竿見影,但對裝修行業的改變卻非常緩慢,跟行業特點不無關系。從最初提供裝修資訊、設計圖庫、論壇討論等信息服務,到增加第三方質檢驗收、樣板間展示等,“由輕到重”是 家裝 O2O發展的總趨勢,這無疑給 家裝 平臺提出了更多挑戰。同時,裝修是一個行業離散度高、交付周期長的產品,難以對施工形成嚴格的把控和約束,這也成為互聯網 家裝 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