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一則名為“100萬我不要 我要結婚”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一對2016年年底在北京結婚并購置了房產的年輕夫妻在婚房裝修過程中慘被“套路”,遭遇各種困境。除了裝修工期一再延長,裝修增項較多,費用不斷上漲外,裝修的最終效果也與之前的規劃大相徑庭。在與裝修隊的不斷扯皮中,夫妻二人也爭吵不斷,險些離婚。在這條熱門微博下,眾多網友紛紛大倒苦水,說出了自己在裝修時遇到的難題。在如此大規模的網友吐槽背后隱藏的正是當下消費者在 家裝 過程中遭遇的問題:裝修全程不確定。


對此,愛空間標準化 家裝 合作設計師陳暄也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最終效果和最初設計相差太遠,耗費了大量精力、財力也沒能打造出夢想中的家。”另一位愛空間的合作設計師,國際知名設計師劉利年對此也表示力挺:“堅持設計師操守,給大家一個和圖紙一樣的家”。對設計師而言,將他們的設計效果百分之百地落實才是對他們的尊重。


(愛空間合作設計師陳暄)


(愛空間合作設計師劉利年)
陳暄與劉利年兩位在業界以個性著稱的設計師此次與標準化 家裝 愛空間合作,頗有些被定制化“逼上梁山”的味道——定制化裝修無所不用其極,在裝修品質都保證不了的情況下,遑論設計效果。重慶時報今年3月報道,渝北居民裝修遭遇“陰陽合同”,說好的建材全變樣;株洲晚報今年2月報道,消費者裝修遭遇半路加價貓膩;臺海網2015年報道,廈門一業主裝修遇"沙霸",不買沙土水泥遭威脅。“預算一萬結賬兩萬”且不說,偷工減料,施工無章可循,也讓設計師的設計效果難以實現。


陳暄和劉利年選擇與愛空間合作也是希望借助愛空間標準化 家裝 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設計理念。在當前的行業環境下,愛空間標準化 家裝 的自管工人培訓體系和規范的標準化施工流水線不僅保證了優秀的人性化設計1:1還原,還讓裝修的效果、質量、價格變得確定,讓消費者可以更加省心、省力地享受裝修過程。
自2014年以來,愛空間已經服務了逾2萬個家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更傾向于選擇更透明,更可信的愛空間標準化 家裝 ,目前愛空間的單月訂單量堪比普通公司一年的量級。
在信息爆發的今天,以往靠消費者低頻購買,坑完一個換一個的黑 家裝 或許應該好好思索:隨著頂級設計師與消費者對愛空間標準化 家裝 越來越認可和青睞,全透明的愛空間標準化 家裝 勢必會成為 家裝 行業新趨勢。面對此景,那些不斷被爆出“100萬我不要”事件,妄圖只靠一張漂亮設計圖、一個漂亮展廳來哄客戶跳坑的 家裝 公司,將會面臨怎樣的行業洗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