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9日,對于友邦吊頂董事長時沈祥和美爾凱特吊頂總經理沈業勇來說,是個不尋常的日子。時沈祥欲哭無淚,沈業勇笑而不樂。在一場歷時長達七年的專利訴訟與反訴訟中,時沈祥和他的友邦吊頂從原告反轉為被告,以最高院終審判決其專利失效的完敗而告終,沈業勇和他的美爾凱特雖然成功使友邦吊頂專利無效,卻耗盡了精力。專利到底是用來推動行業得利還是限制對手爭利,成為 家居 行業關注的一大焦點。
高院終判:友邦吊頂專利無效
2017年5月9日,友邦吊頂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書》,裁定駁回公司的再審申請。這意味著友邦吊頂與美爾凱特的專利有效性訴訟風波終于塵埃落定:友邦吊頂一項名為“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的發明專利被判無效。
資料顯示,“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是電器與吊頂集成在一起的一種安裝方法,將家用電器分解為上部的主機體和下部的面罩板兩部分,面罩板制成室內頂棚面板狀,與其他頂棚面板一起,利用卡條與卡槽或嵌條與嵌槽之間的配合均勻固定在頂棚龍骨下面,構成一個完整的頂棚面,而主機體被固定安裝在面罩板上部。近幾年市場上流行的“集成吊頂”都繞不開這項專利技術,一些企業不得不向友邦吊頂支付專利費。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2014年友邦吊頂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顯示,“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專利申請于2004年,與“多電器吊頂集成方法及組合裝置”(專利號: 200510049679.4)同為友邦吊頂最早申請的兩項發明專利,“涵蓋了集成吊頂的基本結構及功能電器模塊化原理,構成集成吊頂的基礎技術”。友邦吊頂對取暖、照明、換氣三種基本功能實現模塊化的方法所申請的19項專利保護,均是以這項發明專利為基礎做出的延伸。這項發明專利有效性被取消,或將撼動友邦吊頂“嚴密的專利保護網”的根基。
對于友邦吊頂專利被判無效,歷經七年訴訟的沈業勇表示,“我們艱辛地走在創業路上,感恩一切”;另一個未參與反訴的被訴主角歐斯寶吊頂總經理馬彩宣稱,“沒有什么評價,就是各做各的了”;行業代表企業奧普吊頂執行總裁吳興杰則表示,“吊頂行業的進入門檻會更低,競爭會更激烈,最重要的是要自強”。
歷時七年:原告反轉成被告
友邦吊頂“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這項專利被判無效,頗具戲劇性,歷時長達七年。友邦吊頂當時是舉著維權大旗、打擊專利侵權的原告。
2010年10月,友邦吊頂以侵犯公司發明專利權為由,對廣州市歐斯寶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嘉興美爾凱特衛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同行提起訴訟并勝訴。大多數被訴企業選擇了沉默,只有面臨65萬元索賠的美爾凱特,決定打一場反擊戰,將關注點對準這項專利的有效性,于2011年12月5日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為被告,友邦吊頂為第三人,由此拉開了這場專利權有效性訴訟大戲。
友邦吊頂從原告反轉成被告,整個訴訟過程冗長卻無懸念:2014年11月6日,美爾凱特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請求,要求對友邦吊頂擁有的“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專利號為ZL 200410025046.5)發明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15年5月8日,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友邦吊頂這項發明專利不具有創造性,宣告專利權全部無效;2015年7月27日,不服判決的友邦吊頂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被一審駁回;2016年1月18日,友邦吊頂又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被二審駁回;隨后友邦吊頂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2017年5月被駁回再審請求。這意味著“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這項技術從此不再是友邦吊頂的專利。
由原告變成被告,由維權成功轉為發明專利被判無效,友邦吊頂在這場訴訟中最終完敗,業內人士認為與“頂棚內置式家電分體安裝方法及其裝置”這項基礎發明專利本身的含金量較低有關。“集成吊頂行業的門檻并不高,友邦吊頂的專利保護范圍涉及的都是行業基礎技術。若按照友邦吊頂的規定,所有進入集成吊頂領域的企業都侵犯了他們的知識產權。”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項基礎專利屬于友邦吊頂設置的行業壁壘,技術含金量低,取消其有效性將有利于吊頂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思辨:專利為得利還是爭利
友邦吊頂進入吊頂行業較早,擁有多項專利,被取消的那項基礎發明專利只是友邦吊頂專利“護城河”的冰山一角。
公開資料顯示,友邦吊頂已獲得746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8項),另有39項正在申請中。有媒體稱,只要未經友邦吊頂的專利許可進入集成吊頂行業,即可能構成多重專利侵權,這也意味著吊頂行業里處于友邦吊頂起訴范圍內的企業將達上千家。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友邦吊頂《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看到,2008年10月,奧普吊頂向友邦吊頂購買專利使用權,合同期內需付費至少25萬元。
申請專利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正成為 家居 行業的共識,近期傳出的百強家具兩年專利維權勝訴獲200萬元賠償金等成功維權消息更是讓業內振奮。友邦吊頂被判專利無效,也讓人們看到了專利保護的另一面:專利在保護知識產權、鼓勵行業創新的同時,以設置行業壁壘為目的、對行業基礎性技術申請的專利保護,收取“過路費”,或將阻礙行業的進步。
專利申請的目的,究竟是推動行業得利,還是限制對手爭利,成為 家居 行業一大焦點,TATA木門的做法頗耐人尋味。與友邦吊頂起訴對手專利侵權相反,TATA木門創始人吳晨曦 2017年3月21日宣布公開其擁有的磁吸靜音門實用新型專利,放棄“專利使用費”,讓所有企業都可無償使用這項技術。
“放開‘45度斜口軟磁吸’技術這一實用新型專利,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磁吸靜音門’的美妙;放開就是得到,中國木門行業好了,TATA一定受益無窮。”吳晨曦認為,企業放開基礎性專利,將有助于推動行業的整體進步,水漲船高,企業也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