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早晨,桃山湖畔鳥囀鶯啼,山水幽邈,連空氣都透著一股香。“共享·共生”“創新·發展”,路燈的廣告牌也爭著應景。6月4日,智造時代LED產業模式創新高峰論壇,在國家園林城市黑龍江七臺河召開,業內專家、企業負責人共話LED發展,七臺河開發區光電產業園啟動儀式同期舉行。
“十年前,LED產業是個多油水的小胖,現在數據依然很胖,但到底是虛胖還是真胖?”深圳通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龐桂偉的開場白逗樂了全場,他還“不依不饒”,“這是一個人工成本高、廠房租金高、管理成本高的‘三高’胖子”。
2014年我國LED企業數量為2萬余家,2016年底我國LED產值達5216億元,同比2015年增長22.8%。
七年前,龐桂偉公司的員工基本工資才950元,現早已突破2000元大關。而科技園十幾塊錢一平方米的廠房租金,如今也漲了十多倍。量產、規模、產業鏈整合、技術創新……他的腦海里涌現出這些關鍵詞。“創新才是王道。”龐桂偉的一番話,道出了企業家的心聲。
大量企業駐扎LED行業,2015年相關企業“增收不增利”現象嚴重,按中國照明學會秘書長竇林平的說法,“不怕企業數量少,就怕企業數量多”。2016年我國LED照明產品出口下降13.7%,一定程度上是產業集中度提升,利潤逐步回歸合理的體現。
在專家們看來,LED照明解決的不僅僅是照明,智能化是其發展趨勢,它甚至將作為物聯網的載體。竇林平解釋道:“照明是帶電的,而且城市照明無處不在。”在傳統印象中,LED照明與節能、環保掛鉤,而“LED+物聯網”的新組合,將使它在智慧城市等領域大展身手。
“都在LED照明上做加法,我們也可以做減法。”胡繼忠給出了新思路。作為浙江大學常州工業技術研究院智能電子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獨辟蹊徑,研究半導體可改變出光方向。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與環境節能研究院副院長趙建平大膽預測:“未來照明可能沒有電線和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