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象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兩起 家裝 投訴,都是在 家裝 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導致消費者蒙受損失,但是因為一個事先簽訂了裝修合同,另一個則沒有,以致維權結果大相徑庭。
孫某于1月22日完成裝修,但3個月不到就發現家中衛生間有冒水情況,同時主臥、書房、衣帽間等區域有積水,主臥、過道、書房、客廳的墻面均出現起水泡、起皺、空殼等跡象。
4月14日,裝修公司會同第三方物業人員一起檢查,發現內墻體中的淋浴水管上被釘了一枚膨脹螺絲,導致墻體滲水嚴重。因孫某與裝修公司無法達成一致賠償意見,故向市場監督管理局投訴。
此前,孫某與裝修公司簽有裝修合同。經市場監督管理局調解,按合同上條款的約定結合對損失的評估,裝修公司無條件賠償消費者因 家裝 施工所造成的損失。于是,裝修公司一次性賠償消費者孫某18000元整,孫某圓滿完成維權。
同樣是 家裝 問題,消費者竹某的維權路就坎坷了。3月12日,竹某因為家中裝修所需,在某五金店自行采購用于安裝在洗衣機上的銅接節。4月18日,該銅接節斷裂導致家中漏水30多噸,造成新裝修的地板、墻紙、櫥柜全部被泡爛,整幢樓的電梯損壞,下層住戶的天花板漏水,損失嚴重。
竹某稱五金店銅接節存在質量問題,而五金店認為是安裝工人安裝技術差錯造成銅接節斷裂,雙方因賠償事項無法達成一致。
象山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投訴后,派員前往竹某家中察看,雖然損失情況屬實,但因竹某此前并沒有簽訂裝修合同,在自行采購配件過程中,也沒有取得相應的購物票據,責任鑒定非常困難,目前此投訴案還在調解中。
針對上述兩個案例,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 家裝 過程中,一定要就施工質量等細節,與裝修公司簽訂相關合同,明確雙方的責任和義務。萬一出現糾紛,雙方可依據合同相關條款和平協商,也有助于相關部門調解。否則,責任不清,相互扯皮就會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