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潤、高增長空間,以及持續穩定的產業格局。對很多中國家電企業來說,近年來廚電行業就是一塊未來可以重點開發的“神秘地”,但卻又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一塊高地。

作者:何聲
最近三年來,一直相對平靜,重在拼產品、拼品牌、拼高端為主的廚電市場,卻迎來了新的發展拐點。
除了方太、老板等專業領軍企業的持續推動下,華帝、帥康,以及萬和等企業的積極謀求規模上的突破外。來自于美的、海爾,以及海信、格力、長虹、九陽、蘇泊爾等綜合性家電企業,對于廚電行業的投入力度,明顯加大。都希望在廚電行業“大干一場”。
壹
廚電業之所以吸引很多家電巨頭的相繼進入,除了表面上的利潤高、競爭不激烈之外,更重要的是,市場還存在很大的增長空間,蛋糕有望進一步放大。而行業的品牌競爭格局還沒有形成梯隊效應,方太老板過于“高端制勝”,在中低端市場還存在很大的品牌化發展空間和機會。此外,整個廚電行業過去一直沒有形成一支“百億級”的領軍企業和品牌。
于是以海爾、美的為龍頭的家電領軍企業,開始加碼加籌投入廚電行業。其中海爾是攜多品牌和全產品線的競爭力量,而美的則是攜差異化產品和全網營銷推廣引爆能力,率先在廚電行業占據了一席之地,并形成了與方太、老板的“2+2”格局??梢缘降氖?,這將是未來3-5年整個廚電行業的品牌競爭格局。
在廚電行業,方太與老板代表的是專業派,商業競爭手段是高端精品化,并且通過“烹飪文化和用戶體驗”這個獨特的護城河,建立起與競爭對手進行差異化博弈的手段。特別是最近三年來,方太、老板的“煙灶消”等產品均價,一直保持著穩步上漲勢頭,再借助洗碗機等品類化的擴張,以及場景化的營銷,很好地建立并擁有自己的獨特粉絲群體。
美的與海爾代表的是全能派,商業突破手段是規模成套化;可以說,從進入廚電行業之初,美的海爾的商業目標并非方太、老板,而是整個廚電行業的規?;袌?,以及產業化再造帶來的產業增量。就是要通過規?;推放苹?,推動整個廚電行業的最低進入門檻提升,進一步做大廚電行業的整體蛋糕。最終,通過淘汰大量的雜牌廚電企業和投機者,以及抓住快速做大的市場蛋糕,實現自身的商業落地。
貳
對于廚電業來說,接下來的發展方向和變革趨勢,已經趨于明晰,就是涇渭分明:一條路,以方太、老板為首的專業型廚電企業,以品牌為紐帶下的高端化發展,追求的不只是單一規模,而是滿足高端高品質人群的舒適、烹飪和體驗,激活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另一條路,則是美的、海爾為首的綜合性家電企業,以成套和平臺下的規?;l展,推動整個廚電行業蛋糕做大、門檻提升,由打開整個產業長期以來的發展“瓶頸”。
隨著廚電行業企業“涇渭分明”競爭格局的形成,方太老板的拼品牌、拼粉絲與美的海爾的拼規模、拼平臺,最終會不會引發廚電行業的價格亂戰?方太和老板的高端戰略到底能支撐多久?美的海爾的規模化戰術能否取得突破?整個行業是否會因此面臨一場比較大的商業變局?
當前廚電市場的真相遠非如此。一方面,一些廚電企業高達50%以上的毛利潤,讓很多大家電企業頗為動心和羨慕,卻忽視了這是基于品牌、產品,以及文化驅動的結果,不是所有企業進入都能獲利頗豐,當前廚電行業的品牌數量雖然沒有外界傳說的500多個,但也有200多個,這在其它家電領域,是不可能的事情。當前各個大家電的品牌數量,都在50個以上,甚至有的只有20、30個。超過90%的廚電品牌和企業,其實都沒有50%的毛利率。同樣,油煙機和燃氣灶的價格是從幾百到幾千甚至上萬元。
另一方面,廚電行業整體市場蛋糕并不大,而且進入門檻看似低,但要想在這個行業有所作為卻很難。海爾美的如果簡單的拿大家電思維參與廚電市場的競爭,還需要進行本土化的改造。畢竟,廚電行業過去20多年以來的產業競爭,已經導致市場和品牌格局的兩極分化,高端和高性價比兩塊分占優勢。如何避免陷入對方太、老板的模仿與跟隨,又能跳出傳統的低價競爭路線,是當前海爾美的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過去,有一種說法叫“隔行如隔山”。對于很多謀求多元化擴張和布局的家電企業來說,最大挑戰則是快速融入各個行業和產業,既尊重不同產業的不同發展規律和特色,又能夠將其它產業的經驗和模式進行跨行業的整合與對接!